甲午戰(zhàn)爭后被權(quán)貴們排擠的李鴻章,此時卻十分敏感,袁世凱話音剛落,他就厲聲呵斥道:“停,停!慰亭,你這是給翁叔平(叔平是翁同龢)當說客來了嗎?我要是請辭出了缺,那他就可以依次升到協(xié)辦大學(xué)士的位置……他想得倒挺美!你回去告訴他,讓他想都別想!要是別人出了缺,讓出一個位置給他,那我管不著,但要想讓我空出一個位置來給他,這萬萬辦不到!只要我有一口氣在,就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絕不會無故請辭,奏請開缺。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對朝廷哪能說三道四,計較這計較那的?你要是受他所托,在這里花言巧語,我是不會受你們愚弄的!”
袁世凱聽后不敢反駁,只能向李鴻章道歉并唯唯而退。
袁世凱走后,李鴻章余怒未消,他把吳永招呼進來,問:“剛才那個人,你認識嗎?”吳永說:“知道,但并不熟悉?!崩铠櫿潞藓薜卣f:“袁世凱你怎么會不知道?這個人真是個小人!他為了巴結(jié)翁叔平而來這里做說客,嘴巴里說得天花亂墜,想要欺騙我乞假開缺,一邊給翁叔平讓出一個協(xié)辦大學(xué)士的位置……哼!我偏不退!當年老師(即曾國藩)教我‘挺經(jīng)’,這次倒可以用上!我就是要和他們挺著,看他們有什么招?我剛才當面訓(xùn)斥袁世凱,就是要免得他再來啰嗦,我在官場摸爬滾打了幾十年,什么事情沒有見過?我難道還會受這種人的捉弄嗎?”
不過話說回來,李鴻章這次呵斥袁世凱卻是錯怪了他,因為按照翁同龢的作風,是絕不會隨便請一個人去做說客的,何況袁世凱和他還不算太熟悉。李鴻章之所以對袁世凱發(fā)怒,主要原因還是當時翁同龢得勢,而他自己失勢。在世態(tài)炎涼的感嘆之余,正好趕上袁世凱說了不中聽的話,結(jié)果把火全發(fā)他身上去了。
相對而言,袁世凱做人還算可以,他在李鴻章失意的時候還常去看望這位老領(lǐng)導(dǎo),原因就是李鴻章對他有知遇之恩。相比一些落井下石的朋友,袁世凱已經(jīng)是難能可貴。在被李鴻章呵斥之后,袁世凱并沒有任何不敬的言語和舉動,就這點而言,他的官場修為和涵養(yǎng),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了李鴻章呢。
再說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李鴻章雖然暫時失勢,但他多年經(jīng)營的淮系勢力仍舊存在,正如袁世凱所說,一旦國家有事,還得請老將出馬,屆時李鴻章為朝廷重用,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在庚子事變局勢失控后,當時清廷能想到的,還是被貶斥到廣東做總督的李鴻章??上У氖牵藭r的李鴻章已經(jīng)是油盡燈枯,他在主持完與列強的談判后便一病不起,不日便撒手西去。
不過,李鴻章在臨終前辦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向朝廷力薦袁世凱繼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職位,這也意味著袁世凱繼承了李鴻章的衣缽(此說流傳甚廣,不過據(jù)考證似無此奏)。此時的袁世凱,不過四十出頭。
袁世凱的付出,最終有了豐厚的回報,而他當上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后,也確實在清末新政和立憲中表現(xiàn)突出,為中國向近代化轉(zhuǎn)型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此可見,袁世凱有李鴻章這樣識人善用的領(lǐng)導(dǎo),幸莫大焉;而李鴻章能有袁世凱來繼承他的事業(yè),何嘗不是“不幸中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