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不可或缺的歷史交往(1)

老師曹禺的后半生 作者:梁秉堃


在敘述曹禺老師后半生的經(jīng)歷之前,似乎很有必要講一講他與周恩來、巴金和老舍三位良師益友的歷史交往。這些對于了解曹禺老師的生活、思想、創(chuàng)作、學習等方面,都是極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不能代替的。

首先,講講周恩來。

記得,冰心先生曾經(jīng)說過:“我所見過的和周恩來總理有過接觸的人(不單是文藝界),無不感到總理對他和她,都是特別地關(guān)心和愛護。這并不奇怪,因為總理是中國亙古以來付與的‘愛’最多而且接受的‘愛’也最多的一位人物?!?/p>

大約,正由于如此,在1976年那個寒冷的早春之際,曹禺老師為自己失去一位半個多世紀的良師益友而肝腸攪刺、悲痛萬分。他含著淚水深情地說:“周總理去了,我仿佛自己的部分生命也隨之而逝?!?/p>

首先,他們是“老同學”。

北京人藝的同仁們都知道,周恩來總理在幾十年里對于劇院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指導、幫助,是與曹禺老師分不開的。

在那些令人終生難忘的日子里,周恩來總理到劇院看演出(他一共看了41個/次戲的演出)、看排練、參加晚會、出席座談會,以至串走家屬宿舍當中,總少不了由曹禺老師陪同,而周恩來總理又總是以“老同學”來親切地稱呼他。

有人問:你們果真是“老同學”嗎?

曹禺老師會搖頭說:“那是總理的謙虛,實際上我們只是在南開中學先后不同時期的同學,而且先后不同時期在一個劇團里演過戲罷了?!?/p>

周恩來與中國話劇之間的淵源,倒是鮮為人知,很值得寫上一筆的。

眾所周知,話劇是一個舶來品,來自歐洲的古希臘,天津則是早年中國話劇之鄉(xiāng),南開中學更是北方話劇的搖籃。早在二十世紀初期,也就是1909年春柳社在日本東京演出《黑奴吁天錄》以后的兩年,南開中學的創(chuàng)辦人、老校長張伯苓從歐美考察回來,就在校園內(nèi)極力推廣當時在歐美已經(jīng)開始流行的話劇藝術(shù)。正是這樣,1914年南開中學成立了最早的新劇(即話?。I(yè)余演出團體——南開新劇團。

周恩來當時年僅16歲,正在南開中學讀書,便已是南開新劇團的重要成員,他積極參加編新劇、演新劇,還擔任了布景部副部長。同時,他更是一位新劇理論的倡導者,于1916年寫的《吾校新劇觀》一文中,倡導把新劇和“重整河山,復興祖國”的大目標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是知今日之中國,欲收語言文字統(tǒng)一普及之效,是非借通俗教育為之先不為功。而通俗教育最要之主旨,又在含極高之理論,施之有效之實事。若是者,其唯新劇乎!”他指出,新劇可以開民智、進民德,“施之以教,齊之以恥,生聚教訓不十年,神州古國,或竟一躍到強國之林,亦意中事也”。這些進步的戲劇觀念,對于多年以后參加新劇團的曹禺老師,依然影響不小,教益匪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