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情緒的第一步是識別情緒。在每一種情緒產(chǎn)生之初你就要識別它,而識別情緒的途徑是正念。拿恐懼這個例子說,當恐懼產(chǎn)生時,你提起正念觀照它,并識別它的存在。你知道恐懼源于自我,正念也源于自我,兩者共存于你的內(nèi)心,不是相互對抗,而是相互守望。
第二步是認同情緒。在識別出情緒之后你最好別說:“恐懼,給我滾得遠遠的。我不喜歡你,你不是我?!备行У淖龇ㄊ钦f:“你好啊,恐懼。今天怎樣?”然后邀請自我的兩面—正念與恐懼—像朋友一樣握手,并認同兩者的共存。這樣做似乎有點駭人,但只要心中仍然持有正念,你就不必感到害怕,因為你知道自己心中不僅有恐懼,還有正念,它會伴護在恐懼周圍。然而正念也需要滋養(yǎng),滋養(yǎng)正念最基本的修習是觀呼吸,它可以保持正念的存在并使之強大。一開始你的正念或許會比較微弱,但只要你滋潤它,它就會變得更加強大,而只要正念還在當下,你就不會被拉入恐懼的泥沼而不可自拔。事實上,在覺知到心中恐懼的那一刻你就開始轉(zhuǎn)化它了。
第三步是緩和情緒。在你以正念關注恐懼情緒的同時,你就開始緩和它了?!拔鼩?,放緩我的身心活動?!边@有助于正念的提起。緩和情緒的不二法門是跟它在一起,就像一位母親溫柔地抱著自己啼哭的孩子一般。當孩子感受到母親的溫柔時,他就會安靜下來停止哭泣。正念就如同這位母親,它源于你意識的深處,觀照你那痛苦的情緒。母親抱著孩子時與孩子的心是在一起的,如果她一邊抱著孩子,一邊想著其他事,孩子就不會安靜下來。只有當這位母親拋開所有雜念,全身心去擁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不安情緒才會緩和。所以我們應該直面情緒,不要逃避,不要對自己說:“有什么大不了,不過就是我的一種情緒罷了。”來吧,讓我們擁抱情緒,跟它在一起,這時你可以對自己說:“呼氣,緩和我的恐懼情緒?!?/p>
第四步是釋放情緒,無為任自然。因為自己的平穩(wěn)心態(tài),你感到安然自逸,哪怕自己仍然身處于恐懼威脅之中。你知道自己的恐懼不會成為無法控制的惡魔,你能夠應對它,它的危害已經(jīng)被降到了最低點,變得輕微且可以忍受?,F(xiàn)在的你可以笑對恐懼,任隨它去,但請不要就此罷休。情緒的緩和與釋放都不過是對癥下藥,你現(xiàn)在有機會更深入地去觀察恐懼,并開始從根本上轉(zhuǎn)化恐懼情緒。
第五步是諦觀情緒。你需要諦觀自己的孩子—你的恐懼情緒—以發(fā)現(xiàn)問題的究竟,哪怕孩子已經(jīng)停止哭泣,恐懼感已經(jīng)離你遠去。你不能總是抱著孩子,因此你要通過諦觀去發(fā)現(xiàn)問題的原因所在,并找到有助于情緒轉(zhuǎn)化的合理方式。比如,通過觀察你會意識到孩子的痛苦有很多原因,有的是身體內(nèi)部的,有的是身體外部的。如果是孩子的周圍環(huán)境出了什么問題,如果你能夠把環(huán)境搞好,孩子就會感到更舒適。諦觀讓我們看到孩子哭泣的各種原因,知道這些原因之后,我們才知道如何做以轉(zhuǎn)化情緒并獲得自由。
這一過程類似于心理治療。在為病人治療的過程當中,治療師要研究病人痛苦的本質(zhì)。通常來說,通過根究病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對自我、對所處文化以及對這個世界所持有的信念,治療師一般都能夠挖掘出病人痛苦的原因,之后再與病人一起對這些觀點與信念進行檢驗,并最終將病人從此種思想牢籠之中解放出來。但是,要實現(xiàn)這一過程,病人的努力是最為關鍵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樣,一個心理治療師必須在病人心中培養(yǎng)自己的心理治療師,然后這個“內(nèi)化心理治療師”就能夠全職而有效地開展心理治療工作了。
治療師治療病人的過程并非僅僅是另一套信念的灌輸,相反,他要做的是幫助病人看清自己痛苦的根源,明白究竟是什么樣的觀點和信念讓自我備受煎熬。很多病人都想擺脫讓人痛苦的情緒,但他們并不想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觀點,而這些正是所有情緒產(chǎn)生的根源。所以治療師必須和病人攜手合作,幫助病人觀照事物的本原。這與正念轉(zhuǎn)化情緒的過程不謀而合,我們識別情緒,認同情緒,緩和并釋放情緒,然后我們諦觀情緒,究其緣起,而這樣的緣起通常就是我們不準確的認知。一旦我們理解了情緒的緣起與本質(zhì),它們就開始自動轉(zhuǎn)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