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犯錯,父母不要當眾處罰孩子。在公共場所處罰孩子是野蠻的行為,而且也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回家后再對孩?適當?shù)膽土P和教育。
多數(shù)父母認為愛孩子就是為孩子無條件犧牲一切,即使在不富裕的情況下也要犧牲自己滿足孩子,老包自己的棉袍穿了15年還舍不得換,卻把省下的錢留給兒子揮霍,難道這樣做小包就會感激父親,珍惜生活好好學習嗎?當然不是,這樣的孩子不懂得分享和感恩,他會覺得父母這樣犧牲是理所應當?shù)模瑩]霍來之不易的錢也是正常的,久而久之還會鄙視含辛茹苦的父母,父母執(zhí)意孤行的溺愛培養(yǎng)出來的是虛榮貪婪的、忘恩負義的孩子。
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講過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小故事。一次他回老家祭祖,路上包了一輛?租車趕夜路,晚上時候司機跟郭臺銘倆人聊天,聊著聊著司機竟然哭了起來,原來司機為了給孩子攢錢,每天只吃兩個饅頭和兩根蔥,但是一定會給兒子買雞腿吃。有次司機生病了,妻子就把雞腿給他吃,兒子居然打了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怎么能給 他吃?”郭臺銘嘆息道,這孩子一直覺得雞腿理所應當是他的,即使父親生病了也不愿讓給父親吃。
父母要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辛苦,很多東西來之不易,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天都在孩子面前哭窮,想象一下如果老包每天在小包面前絮叨我們很窮,你一定要爭氣之類的話,小包不僅自尊心會受到打擊?也會有很大心理壓力,包氏父子的結局依然是悲劇性的。所以無論經濟條件好壞,每次給孩子東西,都要求他與其他人分享,不要讓孩子只看重物質,不要讓孩子有強烈的占有欲,兒時孩子就有了強烈的占有欲也許長大后會失去更多。
老包作為父親在無形中影響著小包的價值觀,老包從沒想過要把小包培養(yǎng)成一個品行良好有思想的人,老包的做法讓小包誤認為讀書的目的在于當官發(fā)財,成為一個有錢人才是有意義的。父母們應該反思一下,教育孩子將金錢作為唯一的人生追求,真的就能擁有美好的人生嗎?成功的父母應該把精神和品格教育放在首位,沒有?個有成就的人是精神殘缺的。
很多父母都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卻忘記孩子是完整的、獨立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常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例如父母是成功的醫(yī)生,他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能繼承衣缽,從孩子小時候就做這方面的培養(yǎng),嚴格要求,不管孩子是否感興趣、是否有這種天賦,這對孩子很不公平。
《包氏父子》中的老包和小包,父親與兒子,一對父子本應該相依為命,互相體諒,最后卻到了父親不認兒子的地步,可以想象父親與兒子感情已經很疏離了?,F(xiàn)代社會,很多父母因為工作而疏于和子女交流,缺乏感情溝通,心理上產?隔閡,很多孩子都覺得和父母一代缺乏共同語言。
所以,父母不僅要和孩子在生活中多交流,在做飯的時候請孩子打打下手,一起洗碗的時候聊聊學校發(fā)生的事情。有時候父母還應特意找孩子有目的的談話。當家庭采取重大決策的時候,父母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知道他們對父母來說很重要。
小包終日與紈绔子弟為伍,虛榮心膨脹,最后的悲慘結局,與他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必然聯(lián)系。所謂“環(huán)境造人”。如果孩子身邊每天充斥著搓麻打牌,不務正業(yè)的人,孩子也會不自覺的去追求這種活動。中國人很講求良好的學習氛圍,“孟母三遷”就?孟子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所以父母要盡量為孩子提供有益的生活氛圍。
看過包氏父子的故事后,父母們多少都會有些感觸,為了不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小包,家長應該吸取老包的教訓,用良好的精神和正直的品格澆灌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