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中不乏類似竹林七賢這樣的怪人、文人、賢人和智者,他們有的也應邀參加竹林聚會,有的即使沒有參加,也能從他人口中得知竹林里的生活,于是他們開始在自己的心里營造出那樣一片竹林,他們學會了如何在竹林里放飛自己的思想,隨著他們靈魂的翩然起舞,他們漸漸學會用奇異的行為來抗爭這個社會,這個打壓自由爛漫的統(tǒng)治階層。
思想是空靈的,你只能神游其中,卻永遠無法真正抓住它。在思想的世界里,遨游得太久,也會感覺到寂寞和冷落,人們開始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不能頒布皇令,他們也不能大聲呼吁,他們更不能登臺叫囂,他們知道如果這樣做,殺頭株連的后果會讓他們再也沒有機會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可他們不會就此放棄,他們絞盡腦汁,將一場抗爭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著。
如今的社會,有一種演出叫行為藝術。這些表演者,用奇怪的行為吸引來訪者的眼球,同時也是在傳遞一種不一樣的訊息。
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魏晉時期的賢士們,儼然是行為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他們用隨意的言辭和不羈的行為,向世人宣稱禮教政權富貴,這些上層階級苦苦追求和維護的事物,在賢士的眼中都是浮云,他們希望在這條相對孤獨寂寞的路上,能有更多的人陪伴他們一走到底,最終能把這種思想傳承下去。
我們前面在講酒文化的時候,說過魏晉士人飲酒的許多典故,從每一段借酒寓情的故事中,我們都不難體會到他們放浪外表下一顆孤獨的心,而這種行為藝術,也不僅僅限于喝酒。說到竹林七賢的行為,可以說各有各的招數,比如竹林七賢中那個著名的“打鐵”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嵇康和向秀身上,這二人遠離政治旋渦,打鐵以自娛。兩人打鐵配合得非常默契。嵇康打錘,向秀拉風箱,嵇康打錘的時候,用錘子的節(jié)奏來指導向秀,落錘輕重快慢的變化,其實和他音律的變化暗合,向秀就按照這個節(jié)奏變化,來控制風箱的快慢。這樣一種配合,只有心意相通的朋友才能完成。這種方式不止是做秀,更重要的是在向世人傳達一個信息,在這個知己難覓的世界上,我很幸運地找到了一個可以一起打鐵的朋友。
當然,這種打鐵不只為了宣揚自我,有時候也會傳遞一種政治的思想。嵇康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政治嚴重高壓的時代,知識分子隨便說一句話,都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打鐵,就成了嵇康表達自己政治主張的另一種方式。清朝大儒谷應泰認為,嵇康的打鐵,其實是為了傳達一種政治理想,即治世的學問和打鐵的學問應該是相通的,只有君主和世人階層心意相連,配合默契,才能真正地打好國家這個“鐵”,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司馬家族長期的高壓,已經造成了精英階層與統(tǒng)治階級的隔閡,一個人人噤口不言的國家,注定是不能長久的。嵇康用打鐵的方式,傳達了他對于某些政治人物的嘲諷,其殺身之禍的源起,就是一次他和向秀一起打鐵的時候,恰好鐘會前來拜訪,嵇康不但不答理,反而暗示向秀用風箱發(fā)出“嗡嗡”聲,聲音好似驢叫,這其實是在嘲笑鐘會是驢,氣得鐘會拂袖而去,后來鐘會處心積慮陷害嵇康,直到將他整死,這應該是誘因之一。魏晉士人的特立獨行,不只是一種行為方式,也是這樣一種特殊的傳遞語言方式,可惜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連這樣的語言也不能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