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資源越豐富的人越有面子。人脈即人際關系、人際網(wǎng)絡、體現(xiàn)人的人緣、社會關系。無論中外、人們都有一個共識、就是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甚至不在于你能做什么、而是在于你認識誰。人脈被認為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場券。在當下的中國社會、對人脈(關系)的依賴尤甚、一個人如果在社會上門路多、認識的人層次高、跟非富即貴者關系鐵、他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人、將成為人們爭相交往的對象。像一些社會上的能人掮客、作為無冕之王的記者、咨詢顧問專家以及電視臺社會交際廣泛的女主持人等等、都是人脈資源豐富的人、委托這種有面子的人辦事、很可能減少交易風險、降低交易成本。
能力強的人比能力弱的人有面子。俗話說、“家有萬貫之財、不如一技在身”。相對于權(quán)力可能被剝奪、財富可能被滅逝、名聲可能被毀壞、能力則是一種穩(wěn)定的、既能在短時間內(nèi)產(chǎn)生效果又能可持續(xù)增長的資源、它是絕大多數(shù)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與人交換的籌碼。能力可以幫助一個人獲得權(quán)力、財富、名聲、但不一定必然如此。即使是這樣、社會各行業(yè)中的能人、技術骨干、也足以憑自己的一技之長掙得面子、立足于社會。
從中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面子的邏輯——中國人的生活目的和中國人改善生活的手段、兩者具有很高程度的互換性。一方面、每個人都像往銀行里存錢似的、在努力把自己的面子做大。另這一方面、人們在做“面子工程”的時候、總是包含著或多或少的實際利益考慮。換言之、面子是做給別人看的、因為人們一旦認定你的面子、便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愿意與你交往、并把更大的信任、更多的機會給你、從而形成面子“擴大再生產(chǎn)”過程中的“馬太效應”。
面子不是一塵不變的、總是處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那么、怎樣讓人們知道你面子的大小并讓你的資信等級不斷提升呢?
我們先要認識到、欲望是擴大面子的原始動力。
首先、既然面子是給人看的、一個人有沒有面子、有多大的面子、最終不由自己說了算、而是要看別人是不是買這個面子。這就是為什么中國人似乎很少能夠率性而為、而只是為了獲得別人的好評而活著的原因、因為人們會根據(jù)你面子的大小、讓你享受不同的待遇、給你更多的機會、虛榮和實利;其次、一個人總是希望看他面子、買他面子的人檔次越來越高、因為這是不斷抬高身價、不斷長面子的事。以獲得榮譽為例、縣級榮譽明顯低于市級、省部級、省部級又低于國家級、所以、面子的背后其實是嚴格的等級制度、等級越高越有面子。
面子既然有著嚴格的等級、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就必須予以嚴格地遵守、一般來說、要想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最好能夠給予超越其級別的禮遇。
以官員為例、不同級別的官員享受不同的待遇、如果在某個項目上沒享受到、心里會極度不平衡、認為低人一等。反之、如在某次出行中、如果接待單位讓某官員享受了超越同級別的待遇、將被認為很給面子、給足面子讓對方有一種被充分尊重的愉快、總會想辦法還你面子。領導還下級面子的方法就更多了、封官許愿是一種、會上表揚你的工作是另一種、最高層次是將你劃進他的圈子、所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會讓下屬跟定了你、為你鞍前馬后、沖鋒陷陣。
做生意的則更多地講究排場。從注冊資金開始、到辦公室的面積和裝修檔次(最好有古董名畫收藏)、從辦公用車的品牌和女秘書的漂亮程度、一切該擺的譜都要擺、因為這關系到公司的形象。形象是什么?形象就是面子、足夠的面子可以讓你在商務活動中處于主導的地位。
既然面子能帶來好處和實惠、人們便免不了在面子問題上夸大其辭、弄虛作假、自吹自擂、演戲做秀、請人抬轎吹喇叭等等等等、看似務虛、實則是給自己長面子、歸根結(jié)底、私底下還是對真實利益的追逐。
總之、關于面子問題、不是一篇小文章所能說得清楚的、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的功夫去不斷地學習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