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6)

作者:麻耶雄嵩


身體的感覺也許是連接精神與肉體的唯一鏈條吧。感官負責接收外部的信息,而處理這些信息的過程則是在內部進行。神經系統(tǒng)將設想轉化為行動。其間如果沒有精準地連接,那么自己的心即使不屬于自己,也都無所謂了。

珂允目前同時承受著肉體與精神的疼痛。兩者雖然性質不同,彼此沒有任何關聯,但都在折磨著他。它們并沒有混合在一起,而是在他的內部形成了互相“攀比”的兩股陰郁的暗流。

肉體的疼痛是因為昨天被烏鴉攻擊的結果。他全身上下的傷口都還在發(fā)痛。至于另一種疼痛……

珂允想起弟弟的臉。

弟弟的名字叫做襾鈴①[①?日文中,珂允(Kain)和襾鈴(Aberu)這兩個名字與《圣經》中該隱(Cain)和亞伯(Abd)兩兄弟的名字讀音相近。襾,讀作yà。]。

弟弟只比他小一歲,臉頰比他稍稍瘦削。小時候,親戚和鄰居常說他們“長得一模一樣”,像是雙胞胎一樣。

珂允很討厭聽別人這么說。

基本上,他很討厭這世界上有人長得跟他一樣。他相信自己和任何人都不相同,在這世上是獨一無二的。這樣才有存在的意義——即使彼此之間的差異微乎其微。

但更讓他討厭的是,他們的外表雖然相似,性格卻剛好相反。珂允從小喜歡一個人看書或畫畫,而襾鈴卻非常好動,也很愛撒嬌。他們是典型的長子和次子的性格。曾經有一陣子流行過以名人為實例來劃分出兄長型或弟弟型的性格——兄長型的人個性堅毅樸實,弟弟型的人則個性奔放自由。藝術家、運動員大多是當弟弟的。當珂允聽到這種說法,不禁感嘆原來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是一樣的,兄長型的人就是比較吃虧。

就某種層面來看,這種劃分剛好讓珂允確保了自己一直在冀求的獨立性。但由于他們外表相似,別人更會拿他們的內在方面來做比較。這就像是百米賽跑的選手和馬拉松選手處在同一個起跑點一樣——內質明明不同,外表卻一模一樣。

那么如果內質也相同,會感覺好過一些嗎……

但他也不希望如此。

而他更討厭的是自己永遠無法擺脫矛盾的心態(tài),并一直為此感到困擾。

他必須永遠扮演哥哥的角色。

“你是哥哥,應該振作一點。”

母親常常這么說。

“你是哥哥,應該要忍耐?!?/p>

兄弟吵架的時候,大人一定會這樣告誡他。

他總覺得自己是吃虧的一方。

每當看到和自己相像的弟弟,他就無法擺脫近乎自卑的感受。

他老是覺得母親對自己較為嚴苛,卻放縱弟弟襾鈴。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自己想太多了,但當時他真的覺得母親在偏袒弟弟。

“哥哥必須擔起家庭的重任,所以要好好念書才行?!?/p>

母親和親戚常常這樣說。當時的他不了解“家庭”的意義,只覺得別人把沉重無比的擔子壓在他身上。更糟糕的是,如果成績不夠好,他甚至沒有資格承擔這個任務。

珂允只好勉為其難地用功念書。

在期末的成績單上,他得到“五”①(①日本學生的成績單以一至五標示成績,五為最高。)的科目比弟弟多。然而,得到稱贊的卻是弟弟——理由是因為弟弟的成績比上次進步許多,因此相對而言,弟弟似乎比他下了更大的工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