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費雪的飲食書,讀者的味蕾和精神也同時受益良多,費雪的文體很有能量,各種驚人的比喻、想象和評述跳躍在字里行間,例如在《如何煮狼》中,費雪從莎士比亞的"食欲是一匹無處不在的狼"這個比喻下手,替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物資困乏的時代,找出馴服餓狼的各種克難食譜,像《如何餓中作樂》一文中,她提出細(xì)嚼慢咽自有真味之道,讓我想到曾聽朋友說起,他關(guān)在大牢期間,從無法咽下窩窩頭,到尋出一點一點掰小碎粒的窩窩頭,含在嘴中用口水慢慢吞嚼,而覓出窩窩頭最甜蜜的滋味。費雪與我的朋友均懂得餓中作樂,才是美味真境界,這可非平庸的美食獵奇者可及。
費雪的飲食文學(xué),如今在美國已榮獲桂冠的地位,但這份榮耀得來并不容易,正統(tǒng)的美國文學(xué)界,一直存在著清教徒的自苦心理,視描寫生命和痛苦的寫作為文壇的正宗。費雪的飲食書寫提供了太多的歡愉,她的妙筆生花也無法掩飾,所以美國文化界的正統(tǒng)祭壇"美國文學(xué)和藝術(shù)協(xié)會"直到費雪死前一年的一九九一年才把她列入會員。
飲食是平常事,但費雪寫的卻是非常文章,這一點,世人要慢慢地才會了解其中奧妙。
獻(xiàn)給迪爾溫·帕里什①
第一個吃牡蠣的人,實在夠大膽。
-- 《文雅的談話》,史威夫特
軟體動物的愛與死
……像牡蠣一樣,神秘、自給自足,而且孤獨。
--《圣誕頌歌》,狄更斯
牡蠣過著恐怖但刺激的生活。
說實在的,他活命的機(jī)會渺茫,就算他能躲過他自己射出的厄運之箭的突襲,在歷時兩周的無憂少年時代,找到干凈平滑的棲息之所,其后的歲月也會充滿著壓力、激情和危險。
他--然而除了求語句清楚明了以外,有什么別的原因要稱之為"他"呢?幾乎所有正常的牡蠣,在誕生后的頭一兩年,都不知道自己是雄是雌,此時的他頗具雄風(fēng),陽剛十足,可是在邁入第二個年頭以后,卻隨時可能開始產(chǎn)卵。假如他是個她,她也會頗具雌風(fēng),十足陰柔,因此只要一切順利,而且水溫至少達(dá)到華氏七十度左右,那么單單一個夏季,她便會產(chǎn)下堂堂數(shù)億的卵,每次可達(dá)一千五百萬至一億個。
美國的牡蠣種類繁多,一如美國的人種。大西洋沿岸的牡蠣居民,幼年和少年時期都任意漂流,在不受保護(hù)的情況下隨著潮汐來去,他們連受精時都遠(yuǎn)離雙親,因為牡蠣父親都是在水中隨意將精子排放在卵的附近。西岸的牡蠣受精卵則安穩(wěn)地躺在母殼中特別的孵卵室里,一躺就是兩個星期。東岸的牡蠣似乎膽子比較大。
所以,小牡蠣是生于水中的。他和來自同一母體的至少好幾十萬個卵,受到身份不詳?shù)母赣H的精子滋潤后,獲得生命,而在生命初期的五到十小時之間,他充其量只是個幼蟲。他個頭雖小,卻能來去自如……他就這樣自由自在,游來游去,大約兩周,隨波逐流,隨興所至,這時的他,被稱為牡蠣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