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關于“養(yǎng)”的思想,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不僅“養(yǎng)己”,而且“養(yǎng)人”,與上面講的“自養(yǎng)”過程相反,進一步發(fā)展為“養(yǎng)的人際關系學”和“養(yǎng)的政治學”。理想的人際關系賴以建立的前提是,能夠“以善養(yǎng)人”,而不是“以善服人”。孟子說:
以善服人,
未有能服人者也;
以善養(yǎng)人,
然后能服天下。
(《孟子 ·離婁》)
什么叫做“以善服人”?什么叫做“以善養(yǎng)人”?關鍵在于“服人”與“養(yǎng)人”怎么理解。根據古人的注解,“以善服人”指以威武逼迫人服從,春秋五霸就是典型;“以善養(yǎng)人”指真心誠意地關心、幫助和愛護別人,使人們心悅誠服,求之不得地追隨,其典型是“七十子之服孔子”。用今天的話來說,“以善服人”可指運用權威的力量來強迫人為善。能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威來做善事,當然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并不是心甘情愿地服從于你。如果他們沒有違背你,那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而是因為不敢。在孟子看來,最成功的做法并不是讓人們懾于權威而不得不服,而是能夠讓人們發(fā)自內心地自覺追隨。然而,要使人們自覺追隨,不是一件易事,這涉及人另一個重要的儒學概念—“化”。
一是“教化”。根據《說文解字》,“化”的本義與教育有關。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化”字由兩個人(一個正立、一個倒立)構成的。因此,本義可能指人通過教育而發(fā)生了轉化。直到今天,我們還用“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來比喻教書育人的過程。不過,古人所說的“教”并不局限于學校教育,而且可指人格境界高的人對他人的影響,并認為理想的人際關系中滲透著“教化”的成分?!缎⒔洝分刑岬健敖讨瘛保笠馐钦J為古代圣賢能夠以身作則來感化他人,收到了與人心心相印、和睦相處的功效。這里的“教化”絕不是指編出一些規(guī)矩和準則來讓他人學習或遵守,而是包括:自己真心愛人,讓他人學會了愛人;自己公正無私,讓他人理解了公平正義;自己謙遜禮讓,讓他人懂得了相互尊重;自己修習禮樂,讓他人其樂融融;自己正直果毅,讓他人有了善惡。通過讀《孝經》,我們就能明白儒家在人際關系方面的理想并不是要人服從自己,而是以實際行動來感化他人,從而達到以行育人、以善養(yǎng)人的效果。孟子提到了“善政”和“善教”的區(qū)別,“善政”指好的辦法措施,“善教”指嚴于律己,感化他人。他說,“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孟子 ·盡心》)??尚Φ氖牵谌绾蝸碛绊懞透淖兯朔矫?,后人往往只會想到宣傳和說教,很少體會到古人“教化”思想的精髓。
二是“風化”。“化”的另一個重要含義,指一個人在沒有被迫和勉強的情況下,緩慢地、不知不覺地被改變了?!墩f文解字》用“風動蟲生”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化”的這一含義。許慎說,“風”的繁體作由“蟲”和“凡”兩部分構成,其中“凡”代表發(fā)音,“蟲”代表含義。“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春天來了,在春風的吹拂下,蟲子開始孵化,一個新生命從無到有地誕生了。是春風的滋養(yǎng),使一些細小的微生物發(fā)育、生長,化成了蟲子,又從地上的爬蟲化成了天上的飛蟲。風是“無形而致者”([清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它在無形中滋養(yǎng)了萬物,孕育出了新生命。這是一個典型的由“養(yǎng)”而“化”的過程。善于在人際關系中不著痕跡地影響別人,人們跟你相處如坐春風,不知不覺地發(fā)生著轉化,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化”的過程??鬃诱f,“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論語 ·顏淵》),《毛詩》上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指君子的德性能夠像風吹草動一樣感化眾人,讓他們從善如流、樂此不疲。孟子用“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孟子 ·盡心》)來形容“化”的過程。意思是,好的政治并不強迫別人去學習,而是通過塑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讓人們一天天變好,卻不知道是誰讓他們變好的。漢代學者鄭玄在《周禮》注中說:“風,言賢圣治道之遺化也?!币馑际?,前昔圣賢在位時以身作則,感化了人們的心靈,讓無數人獲得新生;如今他們雖已離去,但他們鑄就的一些風氣一直傳到了現在。在儒家經典中,還有諸如以德化民、化民成俗、天下化成、施化、化育等一系列表達類似思想的名詞。
總而言之,儒家學者認為,理想的人際關系也是君子用自己的人格力量養(yǎng)育新生命的過程,他把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當作目的,而不是實現私人目的的手段。之所以強調“以善養(yǎng)人”,而不是“以善服人”,正因為在孟子看來,勉強要人聽從于你沒有任何意義。能夠以崇高的美德感化天下,讓他們的心靈從你的言行中獲得滋養(yǎng),讓他們的生命在不知不覺中健康成長,這才是君子社會交往的理想。今天,從更宏觀的角度出發(fā),我們要問:一個社會的繁榮昌盛,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主要依靠什么呢?難道可以僅僅依靠經濟、政治和法律手段嗎?在儒家看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還要培養(yǎng)人民良好的道德情操,讓人心自覺地從善如流。為此,就需要“以善養(yǎng)人”,需要“教化”和“風化”。只有這樣,才能從人心中形成強大的道義力量,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牢固的基礎,為正義的事業(y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耙陨起B(yǎng)人”,意義極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