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思維決定情緒——改變認知,戰(zhàn)勝抑郁(2)

伯恩斯新情緒療法 作者:(美)戴維·伯恩斯


在過去的20年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已針對認知療法的療效做過無數研究,結果證實了它的神奇功效。最近,內華達大學的戴維·安東努喬博士、威廉·丹頓博士和克里夫蘭醫(yī)療中心的古蘭德·德內爾斯凱博士合著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文章的標題是《抑郁癥治療的心理療法和藥物療法對比:挑戰(zhàn)傳統(tǒng)觀念,用事實說話》。在文章中,作者回顧了全世界科學雜志上許多有關抑郁癥治療的權威研究資料,他們的任務是將抗抑郁藥物療法和心理療法治療抑郁癥和焦慮癥的效果進行對比。這篇回顧文章中包括了短期研究和長期跟蹤研究的數據,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些和傳統(tǒng)觀念截然不同的結論,讓人頗為震驚:

盡管從傳統(tǒng)觀念來看,抑郁癥是一種病,但研究結果表明,在導致抑郁癥病因的因素中,遺傳影響只占到16%的比例。對于許多患者來說,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似乎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美國,藥物療法是治療抑郁癥最常見的方法。由于媒體的宣傳,大多數人都相信藥物療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從過去20年的許多權威性研究的結果來看,這種想法失之準確。這些研究表示,新型心理療法——尤其是認知療法——的療效并不輸于藥物療法,而且對許多患者來說,它的效果似乎更好。有些患者不愿意服用藥物或是由于健康原因無法服用藥物,對于他們來說,這無異于一大福音。對于服用抗抑郁藥多年,但沒有效果仍在飽受抑郁癥和焦慮癥折磨的無數患者來說,這也是個好消息。

采用心理療法治療的抑郁患者在康復之后更容易保持療效,他們的復發(fā)率比采用純藥物治療的患者低得多。目前有許多抑郁患者在康復后會復發(fā),尤其是采用純藥物治療沒有進行任何談話治療的患者更是如此,這一問題已逐漸凸顯出來,所以心理療法的優(yōu)勢更加突出。

根據這些發(fā)現,安東努喬博士和幾位合著作者得出結論:心理療法不是二流療法,相反,它往往還應該是抑郁癥治療的首選療法。除此之外,他們還反復強調認知療法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療抑郁癥的心理療法之一,甚至有可能是最有效的心理療法。

當然,對于某些患者來說,藥物還是很有幫助的,甚至可以起到救命的作用。藥物也可以配合心理治療,這樣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在治療嚴重抑郁患者時尤其有效。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有了對付抑郁癥的新式武器,它非常強大;我們也應該知道一些無需藥物的療法(例如認知療法)具有神奇的療效,這非常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理療法不僅可以治療輕微的抑郁癥,也可以治療嚴重抑郁癥。在這之前,人們普遍認為“談話治療”只對有輕微抑郁癥的患者有用,而嚴重抑郁患者則必須采用藥物治療。這一發(fā)現卻顛覆了時下的觀念。

盡管我們以前一直認為抑郁癥可能是因為大腦化學物質失衡所引起的,但最近有研究表明,認知行為療法也許真的可以改變大腦化學物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yī)學院的劉易斯·巴克斯特博士、小杰弗里·施瓦茨博士、肯尼思·伯格曼博士和他們的同事在最近的一些研究中使用了正電子斷層掃描儀(PET掃描),這樣做的目的是觀察兩組患者大腦的新陳代謝情況在治療前后是否有任何變化。這兩組患者一組只接受認知行為療法(不服藥),另一組則只接受抗抑郁藥物治療(不接受心理療法)。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藥物治療組中的患者在好轉后,研究人員發(fā)現他們大腦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變化。種種跡象表明他們大腦的新陳代謝情況減緩了——換而言之,大腦某個部位的神經似乎放松了??闪钊祟H為震驚的是,認知行為療法組中的患者在成功康復后其大腦也產生了同樣的變化,但不同的是這些患者沒有服藥。此外,藥物治療組和心理療法治療組的大腦變化情況沒有明顯區(qū)別,這兩種療法的療效也差不多。面對這些研究和類似研究的結果,調查人員第一次開始相信認知行為療法(即本書介紹的療法)可能真的可以治療患者,它真的可以改變人腦的化學物質和結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