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自己的位置:四種不易察覺的責任
你也許會說“引入歸責的概念的確有利于解決矛盾”。可即便如此,一旦使用的對象換成是你自己,而面對的又恰好是最令你不安的情形時,剛剛還對歸責贊許有加的你也許就會眉頭緊鎖了。這時,你也許就會說“面對這一特定的情況,我實在看不出自己有什么責任”。事實上,只要稍加練習,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揭其短”其實也并不是那么困難。不過,如果你能像如數(shù)家珍般牢記四種最常見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責任,那么,一切就會變得更加容易了。
一直逃避至今
矛盾中最常見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責任之一就是逃避。面對問題,你將順其自然當做處理問題的方式,在你的“縱容”下,問題愈演愈烈,直至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如果你能早一點關注并正視它,這樣的結果就不會發(fā)生。譬如說,在過去的兩年里,你的前夫在接孩子時每次都遲到,可是你卻從未跟他提過這件事。又或是,自從四年前你開始為他工作,你的老板就一直無視你的自尊,并且任意凌辱你,可是,你卻從未在她面前提及她的這一做法對你所造成的消極影響。
你手下的一名店長在工作中犯了大錯,應該受到警告或被解雇??墒?,翻看他的檔案,多年來,他的工作業(yè)績卻“一向”良好。為何會這樣?也許,有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你想回避一些小問題,不愿花費精力將它們記錄在案,不過,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你和其他主管不想和一個能言善辯的人就此展開一次高難度談話。換言之,容忍下級的小錯和回避這樣的談話已經(jīng)成了你們公司的“潛規(guī)則”,所以經(jīng)理們才會不約而同地就此達成共識。
逃避的一大特征就是向第三方抱怨,而不是直接找那個讓你不悅的人傾談。抱怨會讓你的情緒得到舒緩,卻會讓第三方變成夾心餅干,而這樣做絲毫無益于問題的解決。一方面,第三方通常都不會走進你的陣營,為你辯護,而如果他們這樣做了,旁人則會認為這一問題已經(jīng)極其嚴重,以至于你根本無法直接與當事人探討此事。另一方面,如果他們保持沉默,那么,他們得到的只是一種是否應當加入你的陣營的思想負擔,以及一個并不完整的故事版本。
請注意,我們并不是不贊同人們向朋友求助,獲取讓高難度談話得以繼續(xù)的建議。只不過,對此,我們的意見是,如果你選擇了求助于朋友,那么,你就應該將這次高難度談話后自己情緒的變化也同樣如實反饋給這位朋友,從而不讓他在一個失衡的故事當中糾結。
處處設防,難以接近
有時候,人們會主動選擇回避;有時候人們這樣做卻是出于被動,而導致這一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大都與人際交往有關。試問,面對一個咄咄逼人的“刺兒頭”,又有幾個人敢于單刀直入呢?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你的無動于衷,喜怒無常,或是你的火爆脾氣;也許是因為你對人對事總是妄加評判,嚴加打壓,又或者過于敏感;也許是因為你過于能言善辯,不夠友善。當然,你是否果真如此,或意欲如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這樣做了,人們主動與你攀談的可能性就會降低,而這也是你們逃避問題的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