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觀察鳥獸行跡,有過 “諸幼松鼠竟走至其背上及腿上,其母在樹上驚吠”的奇遇。
馬君武是留德的工學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數國文字,又寫得一手好詩。鄧云鄉(xiāng)先生曾著文感嘆當年一代學人能中能西、能文能理、能古能今的才學,舉例時即有馬君武、丁文江、任鴻雋,等等。
據說《共產黨宣言》的綱領便是馬君武首次譯成中文,刊登在《民報》上。他還是第一個翻譯達爾文《物種起源》的中國人。當時有人開玩笑說,“馬君武”對“達爾文”,是一副“絕世好聯”。
馬君武文人性情,“恃才傲物”,不合于官場,曾被國民黨開除。后來,國民黨廣西黨部欲為其恢復黨籍,讓他填表。他在表上“何時入黨”一欄填的是“同盟會章程是我起草”。究其性情、志趣,還是書生。
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辦人之一陸費逵是馬君武的老友。馬曾對陸說:“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過的……” 陸說:“你是文學家、工業(yè)家、教育家。我國應該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氣,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事業(yè)?”
當學生時,馬就熱心翻譯一事。曾自白“從德國留學歸國以來,生活幾經變遷,而譯書事則自為學生時至今日繼續(xù)不輟”。1919年,他為翻譯《物種起源》費時一年。以后又為翻譯《人類起源》耗時兩年。有朋友說他“過于膽大”,因為國內不少與達爾文同專業(yè)的生物學家都不敢譯介達爾文。馬表示,“化學家不能不膽大”。他不僅翻譯達爾文的巨著,還寫出這本傳記。他認為達爾文是科學界最優(yōu)秀的模范人物,應該介紹給國人。
為譯介達爾文,馬參閱了傳主的原版回憶錄、自傳以及信札,以九章的篇幅呈現出達爾文的一生。翻閱一過,印象最深的是第八章,“達爾文的日常生活”。以往只大概知道他在科學上有杰出成就,卻不知其成就如何來之不易?!斑_爾文終身患心臟病”,“面色略紅,見之者不料其常病”,“達爾文每受激動即健康不良,因此起寒顫嘔吐”。他多年不曾參加宴會,也極少在家中延見科學界知交,就是為此緣故。
為維持這種身體條件下的科學研究工作,達爾文的生活必須特別規(guī)律。他每日很早起床,早飯前作短時散步。吃完早飯,大約在7點45分,開始一天的工作。9點30分,到客廳處理各方來信。凡有族親信札,達爾文就躺在軟椅上,囑人朗誦。沒有族親來函,則聽人朗誦小說。到10點半,恢復研究工作,至12點乃至12點一刻鐘起身,標志一天研究工作的結束。此時,達爾文常念“我已完成了今天的工作”。之后,外出步行休息。
午間散步途中,他先至溫室,觀看實驗植物生長狀態(tài),后走出自己家園,到臨近地帶,或佇立,或潛行,觀察各種鳥獸行跡。因其專注,有過“諸幼松鼠竟走至其背上及腿上,其母在樹上驚吠”的奇遇。
達爾文享壽七十有三,大半時間是以帶病之身從事科學研究。例如,1860年元旦起,他開始寫《家養(yǎng)動植物之變異》一書。到該書初版,已是八年之后。如此遷延,主因之一就是常在病中,最久一次歷七個月始愈。達爾文之子佛朗西斯說其父“最后四十年中殆無一日享尋常人之健康”。將心比心,達爾文一輩子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