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從來就不喜歡女兒,生下小姨這第三個女兒后,就徹底放棄了想要個兒子的愿望。隨后成天抱怨,將所有的一切歸咎為自己不堪的命運(yùn),甚至有時能牽扯出上輩子的事情來。可是直到后來,小姨離家后完全憑自己的力量辦起了自己的公司,每年都能拿著豐厚的利潤回家的時候,外婆才漸漸不提那些陳谷子爛芝麻。
在母親的描述里,小姨從小就很要強(qiáng),這一點(diǎn)讓她和其他女生很明顯地區(qū)分開。小的時候,每次外婆在家大肆宣揚(yáng) “女孩子有屁用”的那一套看法時,反對最為強(qiáng)烈的也就是小姨了。有一次,男孩子們正在爬樹采桑果,女孩子們都圍在樹旁觀看。小姨見狀,推開那群擋在前面拍手歡笑的女孩子,一個箭步爬上樹,把所有的男孩子都從樹上趕了下來。
聽母親講這些時,我真懷疑杜晨平時的那一套做派是不是小姨的遺傳。
后來在小姨剛上高三的一天,外婆在吃飯時提議她不要再上學(xué)了,理由是家里供不了,而且那時家里兩個稍大的姐姐都沒有在念書了。
聽到這些,小姨像被劇烈擠壓的彈簧般爆發(fā),她摔了桌上幾乎所有的盤子和碗,四處灑開的菜汁濺了外公外婆一身。
外婆隨后利索地給了小姨兩巴掌,口里依舊是她平時教訓(xùn)幾個女兒的那一套說辭。
外公的火氣也跟著上來了,“吵吵吵!天天就看著你們鬧!你個丫頭也只會在家里撒撒嬌,有膽的你給我滾到外面去再也不要回來了!”
然后,小姨就真的背著包,甩開門走了。
那天晚上全村上下不停地找了一整夜,終究沒有找到小姨。
[05]
如果世事的過往都可以像電影鏡頭般被記錄下來,那么將時間軸撥到小姨離開家的兩年后,會發(fā)現(xiàn)當(dāng)她再次回家時,早已比家里兩個姐姐成熟了許多。身上穿的是城市里入時的裝扮,甚至連眼神也帶上了城里人獨(dú)有的優(yōu)越感。
但那時的她依舊和善,像是刻意地讓周遭感覺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剛滿20 歲的她,帶著一個男人回來,說是要結(jié)婚。那時的外公外婆態(tài)度依舊是她臨走時的決絕,絕對不暴露一點(diǎn)兒他們尋找小姨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辛酸。在這一點(diǎn)上,他們做得極其出色。
“你考慮好了?” 外公問她時都不向她看一眼。外婆在外面正兒八經(jīng)地泡茶,壓根兒不想去理會里面乏味得像審問般的對話。
“容不得我考慮,我已經(jīng)懷了他的孩子?!?小姨甚至是笑著說出這些話。
“都懷了孩子?!” 在一旁不經(jīng)意聽到這些的外婆一把甩開了手里泡茶的杯子,大步地沖進(jìn)來重重地給了她一巴掌,“那你還回來干什么?!”
像這樣上一代對于下一代劈頭蓋臉的教訓(xùn),似乎從來都不會減弱半分。在大人眼中自己子女所犯的錯,只要是偏離了正常軌道,都無須解釋,統(tǒng)統(tǒng)不可原諒,直到子女自己改過為止,也或者,即使改過了這錯誤也一直被記在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