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凝聚人心的組織力
第 一 節(jié) 與下屬溝通要注重感情投資
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學習掌握與群眾溝通的本領,這不僅是領導自身工作的需要,也是組織的要求。架構與群眾心靈溝通的橋梁,取得群眾的信賴,是確保組織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影響人們行為的因素有三個方面:情、理、法。人們常說“做事應合理”,或說“合理合法”;或者說,某人的行為“不合情理”,或說“法理不容”。法律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理智引導人們的行為,情理推動人們的行為。三者之中,情感是最活躍、最不容易控制的因素,它能催人奮進,也能使人消沉。
感情產生的力量能讓人視死如歸,為人民的利益赴湯蹈火;也會使人在私情面前忘乎所以、胡作非為。感情是人類的基本特性,無論偉大人物或者普通百姓,都不能拒絕感情的作用。
法、理以及道德規(guī)范不能發(fā)揮作用的地方,感情卻可以起作用。感情雖不如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果斷、強硬,但它使人從內心自然而然地產生的力量卻更為柔韌、持久。領導者應善于運用各種手段開展工作,包括善于利用感情的力量推動工作。
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領導者都自覺不自覺地利用了感情力量的有益效應。感情作為聯(lián)系人際關系不可缺少的紐帶,存在于領導與被領導之間。這種感情是互相影響的。想讓下屬理解你、尊重你、信任你、支持你,首先你應懂得怎樣理解、尊重、信任、關心、愛護和支持他們。有投入才會有產出,有耕耘才會有收獲。
所以作為一名領導者,一定要高度重視向自己的工作對象進行感情投資。這種“投資”之所以必要,是因為人人都有這種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凡是人都希望別人能尊敬、重視自己,關心、體貼自己,理解、信任自己。這種需要屬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是比生理上或物質上的需要更高級的需要。這種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就不會有真正的動力和持久的積極性。物質只能給人以暖飽,精神才能給人以力量。領導者要進行感情投資,這種“投資”之所以必要,還由于感情這東西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雙方互相影響,互為因果。正可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心換人心”。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要想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首先你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別人;一個對別人冷漠無情、麻木不仁的人,他也很難得到別人的關心和體貼。感情的交流是人的天性。這種交流是對等的:真情得到真情的回報,假意只能換來虛假的答案。感情是不會說話的,感情回報必須以某種方式從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間接、或冷靜或熱烈。
中國有句古話:“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边@說明,情感的交流與回報是對等的,但并不要求等價。一般人之間是如此,領導與被領導之間也不例外。領導者應善于用自己的真情調動群眾的真情,用切實的關心換來群眾對黨的方針政策的支持、對各級領導機關正確決策的支持。
許多領導對群眾一片真情、一腔熱血,因此在他們的工作中,不需要命令和強制,只需做出決定,提出要求,各級干部和群眾就會自動自發(fā)地執(zhí)行,盡職盡責,各自做好各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