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內在思想(如感覺、感受、想法、思想等)和外在行為的關系是復雜的。這不只是領導者要不要表現、要不要表達的問題。領導者在進行一般的人際溝通時,有一半是表現在講話的聲調及弦外之音上,另一半則是通過人體的姿態(tài)、動作和表情等去實現。當然,裝束、距離等也是人的思想情感的表達方式,而且在人際溝通時,又必須把握和理解對方的語言含義,領導者沒有對方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或不了解對方,在溝通時就會帶來表達的障礙。
那么如何掃除這些障礙呢?接下來是選擇正確的溝通渠道。領導者行使權力,不只是一個做出決定、發(fā)出指示、進行部署的簡單過程,還要伴隨細致的、艱苦的引導工作,以疏通權力運行渠道。這就要運用溝通、疏通的方法。渠道暢通了,關系理順了,權力才會“順流而下”。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上下通氣的必要條件。只有通氣,才能團結;只有民主,才能集中。所以,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須運用溝通的方法與藝術,善于選擇正確的溝通渠道。
溝通分為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正式溝通是指組織系統(tǒng)依據組織原則、程序、規(guī)定所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會議便是其中的一種,同時還有通過制度、通報的流程與下屬接觸。還有非正式的與職工的密切接觸。面對面的交談最能夠調動人,保持相互信任,激發(fā)職工熱情,有的領導把自己的管理原則,稱作是“看得見的管理”。他們的一個原則就是下屬應該了解領導,應該知道領導是個什么樣的人,領導應該聽些什么事情。對于領導自身而言,應該知道事情的進展情況;對下屬而言,應該知道領導關心進展情況,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方法。此外領導還要參加集體活動。領導者經常參加集體活動,這是非正式溝通的一種好形式。可以與群眾建立一種平等的、平和的關系。
在溝通中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領導自身要多做否定,切忌先入為主。溝通是為了請教、交流、說明、求助,領導要放下架子、拉下面子、不恥下問。溝通之前,對自己的意見應打上一些問號。諸如:正確不正確?全面不全面?可行不可行?多思考、勤觀察、常傾聽、好反省,而不是先入為主,把主觀意志強加于人。
其次是坦陳己見,切忌似是而非。溝通是交流思想和看法的過程。要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準確地表達出來,不能似是而非、模棱兩可。毫無保留地講出自己的意見,能夠讓他人進行比較性的思索,鑒別其準確性、可行性。只有比較才能鑒別。
再次,啟發(fā)對方,切忌走過場。溝通不是為了裝門面、走過場、圖好看,讓人家說有民主作風;而是真心實意地集中群眾智慧,發(fā)揮群體效應,以便正確決策、正確行使權力,把事情辦好。
因此,溝通時必須態(tài)度誠懇,從正面反面啟發(fā)對方,充分聽取意見,而不是蜻蜓點水式地一掃而過,走形式。
最后是認真分析意見,切忌草率下結論。經過溝通得來的意見,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要對之做細致的整理、歸納,客觀地分析、判斷,或通過會議形式再行溝通,做出最優(yōu)決策或滿意決策。下結論時切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不能聽風就是雨,草率下結論。
領導者要做出正確的決策、行使權力,就必須選擇正確的渠道,多方溝通。在溝通過程中,語言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所以語言的運用是否恰當很大程度決定了講話的效果,良好的語言表達與傳遞也是作為領導需要精練的一門技藝。這包括領導如何提高講話水平,如何打動群眾,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講話風格。最為重要的是,領導一定要講真話,實在、準確,還要通俗易懂。假話、套話都是群眾不能忍受的,這不僅浪費了大家的時間,還影響了群眾積極性的發(fā)揮,損害了集體的利益。
說話是一門藝術。談吐是一個人的標志。每個領域、每個行業(yè),每一種特殊的場合,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藝術。例如,教師工作有教師語言藝術,外交工作有外交工作語言藝術。而對領導工作來說,也同樣有領導者的語言藝術。領導者要提高自己的“文才”與“口才”,要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就必須努力掌握語言藝術。話說得合宜,會使人笑,令人服。然而一句話說得不合適,就會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