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感恩事件"凸顯中國人的道德實踐困惑
這里所說的道德實踐困惑是指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道德觀,在應用于實踐中時,因其與現(xiàn)實生活的沖突或矛盾而引起公眾懷疑或反思的情況。根據(jù)"不感恩事件"引發(fā)的道德爭議,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在當代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存在著一系列的道德困惑。以下將其概括為九個方面。
國人道德實踐困惑之一:劉吉桂收費救人是否為道德行為?
不感恩事件雖然是由感恩話語引起的,但其爭論的核心卻是收費救人是否為道德行為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以媒體人為代表的官方人士持否定態(tài)度,即他們認為收費救人是不符合他們秉持的無私利人的道德觀的。否則,當?shù)毓賳T就不會以承諾補貼為條件叫劉吉桂停止收費;媒體人也不會在報道中隱去前期收費和政府承諾補貼的事實。而以被救乘客為代表的大多數(shù)民眾則持相反的觀點,即認為"即使收錢,劉吉桂一樣是好人,是英雄","是道德模范"。這種明顯的道德觀沖突及其引起的尷尬后果,必然引起官方人士的反思和民眾對主流道德觀的質(zhì)疑。這就是不感恩事件所突顯的最主要的道德困惑。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可以設想,在當?shù)毓賳T知道劉吉桂收費救人的事實時,他們內(nèi)心應該已經(jīng)認定劉吉桂的行為具有道德模范的典型意義,否則他們就不會去劉吉桂家訪問,也不會把劉吉桂確定為樹典型的對象;只不過他們認為,劉吉桂的收費行為不符合官方倡導的無私利人即"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道德標準罷了。作為公務員,他們只有履行官方意志的責任,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果這一設想是正確的,那么官方道德觀的秉持者們也早已有道德困惑了。
國人道德實踐困惑之二:樹立農(nóng)民道德模范為何必須說謊?
從不感恩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看到,當事人三方都在為樹立一位"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農(nóng)民道德典型而不約而同地說謊--把收費救人說成免費救人:媒體人是為了對民眾進行道德教育而理直氣壯地說謊;被救乘客是為了感激劉吉桂的救助之恩而好心地說謊;劉吉桂是為了笑納被救乘客的好意和政府官員的關(guān)懷而無奈地說謊。我們知道,當代市場經(jīng)濟中的主要道德信條之一就是誠信,其中新聞道德的首要標準是真實。而在這里,人們卻為了宣傳一位農(nóng)民道德模范,并以此對民眾進行道德教育而共同說謊。這聽起來有些滑稽可笑,但更多的應是困惑與反思:這種說謊現(xiàn)象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是宣傳工作的一時失誤,還是宣傳的道德觀本身存在缺陷?是只在樹立貧困農(nóng)民為道德模范時才需要說謊,還是樹立所有道德模范都需要說謊?
國人道德實踐困惑之三:被救乘客及其支持者何以會持有與媒體道德觀完全相反的道德觀?
當被救乘客說"即使收錢,劉吉桂一樣是好人,是英雄"時,他們的意思是說,劉吉桂收費救人雖然在經(jīng)濟上是"自利"的,但他的救人行為本身在道德上是"利人"的。可見他們所堅持的道德標準是"經(jīng)濟自利者"可以是道德上的"好人"。從網(wǎng)上可以看到許多網(wǎng)友都持有類似的看法。而這一為眾多民眾認同的道德標準同官方堅持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道德標準顯然是不同的。
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是,普通民眾何以會具有這種明確的道德觀?我們從建國以來,在學校教育和輿論宣傳中,一直重視道德理想教育,并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精神作為道德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我們樹立的用來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道德教育的英模典型人物,無一不是具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道德精神的人。那么,在評價劉吉桂收費救人的行為時,他們?yōu)槭裁床粓猿炙麄円恢北唤逃咭蟮牡赖聵藴?,反而去支持一種相反的道德標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