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哥們,是為增強溝通力,讓男孩有問題愿意和你說;做權(quán)威,是為了增強自身的信服力,讓男孩更能聽進你的建議 這一方法,謂之“彎下腰來”的教育。
作為一位母親,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把親子之間的關(guān)系,比作這樣三種類型:
一種是“老子”型,也就是認為孩子就是孩子,是附屬于自己的,就得無條件聽從自己的。他們最常用的教育語言就是:“我說怎么辦就怎么辦,小孩子要聽大人的?!?/p>
一種是“奴仆”型,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言聽計從,有求必應(yīng),溺愛得不得了。他們最常說的話就是:“小祖宗,你說什么都是對的 你要什么就跟爸媽說 ”
還有一種就是“哥們+權(quán)威”型,在孩子眼中、心目中,父母是和藹可親的、是可與之交心的,更是值得自己去尊重、可以給予自己正確指導(dǎo)的,是自己最為親密無間的大朋友。
這三種類型的父母,究竟哪種才是最成功的呢?我想男孩父母們心中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答案。因為生活中,很多不幸抑或成功的家庭教育故事,紛紛給出了我們這樣的啟示:
“老子型”父母,會讓男孩子更叛逆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即便孩子暫時沒有反抗你,也只是因為年齡還小、力量還弱而已。
“奴仆型”父母,最痛苦的現(xiàn)實就是,往往會教出一些不孝順的兒子 當對父母的愛習以為常,認為理所應(yīng)當,也自然就少了一分感恩之心。
而“哥們+權(quán)威”型父母卻全然不是這樣。
為什么要做“哥們”?做哥們,是為增強溝通力,讓男孩有問題愿意和你說,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為什么要做“權(quán)威”?做權(quán)威,是為了增強自身的信服力,讓男孩更能聽進你的建議,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
當孩子有問題愿意與父母說,有情況愿意與父母溝通,并且對父母的建議十分認同,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也就達到了。一“哥們”,一“權(quán)威”,也就塑造出了一個優(yōu)秀的男子漢。
我的一位鄰居,也是一位為孩子教育問題殫精竭慮的母親,就曾跟我訴說了這樣一件讓她煩惱不已的事情:
從兒子很小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用最科學的方法來教育他、引導(dǎo)他。為了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愿,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甚至買什么,我們從來都第一時間征求他的意見。為了增強他的自信力,我們從來都會變著花樣地去表揚他 我們一直在力爭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可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這樣精心的教育卻沒有收到我所期待的效果。孩子性格中固執(zhí)的一面越發(fā)嚴重起來,自己認定的事情即便家人怎樣勸說也不會聽從,比如說大冬天的他就非要穿很少的衣服出去,無論怎么勸說很冷、會感冒,他都會一意孤行。
還有一次,我陪他玩下象棋,眼看我就要贏了,他忽然就火了,說“你怎么能贏呢,得我贏”,隨后用手把棋子一推,說不玩了。后來問他爸爸才知道,因為平時爸爸陪他玩象棋,為了讓孩子高興,總是有意去讓孩子贏,結(jié)果贏的次數(shù)多了,孩子卻再也承受不了“輸”了。
與此同時,孩子做事也開始出現(xiàn)了獨斷專行的毛病,“和你們說了也不懂”“我這樣做就是對的”等話語常常從他的口中出現(xiàn)。孩子變固執(zhí)了,孩子更變得莽撞了
因為是一同住了多年的鄰居,這個孩子我是有些了解的,他和博博一樣,都是好動好玩、易犯錯的男孩。對于這種類型的男孩,父母僅僅做到尊重、做到欣賞、做到熱愛,是遠遠不夠的。不同性格的孩子,他們需要的愛也是截然不同的。
每個孩子,都有著獨屬于自己的某種需求。
就拿鄰居家的這個男孩來說。因為個性外向,所以個性比較強,凡事都很有主意,想法也很多,再加上家長經(jīng)常有意識地去認可他、抬高他、遵從他,久而久之,性格不佳的問題就出現(xiàn)了 他會變得有些自以為是,甚至是固執(zhí)己見、唯我獨尊;他會變得有些驕傲自大,容不得半點的失敗
問題出在哪里?問題恰恰就出在我們做父母的方法不對頭上面。男孩子大多很有主意,并且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