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見證人
1 自傳
甘地為什么會拋開或者忘記他本人曾向主要的6家印度報紙通報過那次事件、認為它既有新聞價值又突出代表著他即將擁有的領袖地位這一事實,而在自傳中再來思考那次事件,對此的追問使得我們面臨下列基本問題:自傳是甘地在他生命的哪個時期寫的?為什么在那時寫?在甘地此前生活的背景下,自傳產(chǎn)生了什么意義?自傳是為哪個群體寫的?這種交流對那個群體的歷史產(chǎn)生了什么意義?資料的缺乏(正如我們看到的)并不能說明那次事件在歷史上無關緊要,而是體現(xiàn)了那個歷史時刻本身的特點,即圣雄突然崛起之前的平靜??墒歉实刈约簽槭裁磿菢訉Υ谴问录??如果說這是本書第一個要提的問題,那么它也是本書最后才會回答的問題。說它是第一個要提的問題是因為人們要了解甘地生命的任何部分,都會條件反射般地去看他的自傳,看看里面有什么東西。說它是最后才會回答的問題是因為甘地是在本書所要評論的時段的最后才寫出自傳。不管怎么說,自傳將是本書頻繁引用的著作;無疑也是甘地寫的僅有的一本關于自己的著作,多數(shù)讀者都讀過 或者想要讀。
甘地于1925年開始寫《甘地自傳》或者叫做《我體驗真理的故事》。那時,他已經(jīng)上升到很高的位置了,遠比南非的印度人領袖的地位要高,更別說印度地方上的一些農(nóng)民和工人的領袖了。那時,他其實已經(jīng)領導過第一次全國性的文明不服從運動。但是在寫書時,他處于一個停滯期。1922年阿赫梅達巴的審判把他的第一個領導期縮短了。他在獄中度過的時間遠比判決的6年刑期要短,因為他在患上急性闌尾炎時就被轉移到了醫(yī)院,然后就被釋放了。但是有理由猜測,從未想過要逃脫什么的甘地,接受6年監(jiān)禁(對此,他畢竟驕傲地予以堅持)的約束,因此,他自己認為,他在刑滿之前仍是英國的一名監(jiān)外犯人。不管怎么說,在那6年中,他在抨擊英國方面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克制,只是一心致力于改革印度的內(nèi)部糜爛。還在監(jiān)獄里的時候,他就確信印度還沒有為文明的不服從運動做好準備;實際上,他下令撤銷了正在進行中的偉大運動,并招來了雙重指責:一方面,他領導人民投入了一場倉促的反抗,另一方面,他在勝敗未見分曉之時卻拋棄了他們。怪不得在那段時間,圣雄身體虛弱,情緒沮喪。在1921年11月發(fā)生了孟買暴亂后,C F 安德魯曾經(jīng)形容他“既消瘦又憔悴,就像剛從死亡峽谷里走出來的人”。引自B R Nanda,Mahatma Gandhi,A Biography, Boston:Beacon press,1958,p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