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越多越興奮?男友不再像從前一樣呵護體貼?職場新人高調(diào)還是低調(diào)?
嗯?這些問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
如果不得要領(lǐng),并且好奇存疑,那么,你肯定對“貝勃定律”感興趣。
先講一個故事。
女友和前男友分手。原因是該男太殷勤,讓她體會不到幸福感──飯局、電影、郊游,每個周末輪著來;玫瑰、衣服、飾品,每個節(jié)日輪番上;她一個電話,該男馬上出現(xiàn);她一瞪眼睛,該男馬上賠不是。
而現(xiàn)男友淡得很,隔三岔五才一個電話,約會更是一個月沒幾次,把女友給吊得那叫一個癡。只要該男一個電話短信,她即使正在逛街喝茶,也馬上撂挑子走人。
一物降一物?或許除此之外,還有“貝勃定律”在操縱人的感覺。
貝勃定律是一個社會心理學(xué)效應(yīng),說的是當(dāng)人經(jīng)歷強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對他(她)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來說,第一次大刺激能沖淡第二次的小刺激。比如,原本一元錢的報紙變成了十元一份,你定會感到無法接受;而原本10000元的電腦漲了100元,你一定不會有什么大的反應(yīng)。
記得看過一個小故事,在情人節(jié)前兩個月,兩對情侶中,一位男士每個周末送女友玫瑰,而另一位男士直到情人節(jié)那天才送了女友一束玫瑰。誰比誰更幸福?結(jié)果或者你已經(jīng)猜到了,天天收到花的女士僅僅抬眼看了看,只收到過一次花的女士則欣喜若狂。
這就不難解釋,“冷淡男”讓人總也放不下,甚至朝思暮想;“殷勤男”卻讓人覺得乏味,甚至忘到一邊。不是殷勤惹的禍,而是我們的感覺味蕾疲軟了。強烈的刺激過后,一般的刺激已經(jīng)讓人無動于衷。
想想看,購物時,你是不是對原本幾千元、現(xiàn)在一折起的奢侈品特感興趣,在一年一度的打折季中為搶得一杯羹而沾沾自喜;卻對原本幾百元、現(xiàn)在一折封頂?shù)钠絻r品嗤之以鼻,嘴里嘀咕,“天天打折天天打折真沒勁”。
辦公室里,作為新人的你忙前忙后,拿報紙、收快遞,而隔壁的新人卻如同屁股長了釘,一坐就不起來。一個月后,你終于累了,快餐盒飯不想去取了,此時隔壁的新人卻站了起來。同事們抱怨你“大不如前”,卻夸贊他“進步可嘉”。此時你是不是特不平衡?
變的不是你,而是別人的心理感受。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重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并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的重量加至306克時才會覺得有些重。如果右手舉著600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受到差異,即比前一種情況要多給一倍以上的刺激才會有所反應(yīng),這就是“貝勃定律”給我們帶來的錯覺。
我們總是抱怨男人婚前婚后判若兩人,婚前即使一堆事情也會在約會到來之前加班加點全部搞定,婚后即使一點事情也會在你提出逛街邀約時成為擋箭牌;婚前哪個紀念日不記得清清楚楚,婚后總是一派無辜樣,噢,又是一年紀念時??;婚前總是給你設(shè)計這樣那樣的驚喜讓你覺得自己就是公主,婚后卻懶得像灘泥恨不得你是老媽子……
有沒有這樣想過,婚后其實他做得更多,買電腦買基金換燈泡交電費自不用說,你生日結(jié)婚紀念日孩子百天哪樣不用他操心?而婚前,我們的期待是不是比這少得多?
我們總是對父母的嘮叨煩躁不已。早上出門,媽媽背后追著,“帶著傘,快下雨了”,你偏不;可是下課,真的就下雨了。媽媽又來接,你習(xí)以為常,這不是應(yīng)該的嘛!可是有天,同學(xué)來找你一起上學(xué),提醒,“要下雨,帶傘”,你卻帶了。下課真的下雨了,你感激涕零,多虧人家的提醒!我們對路人的幫助都會心存感恩,卻把親人的關(guān)心當(dāng)做家常便飯。
覺得吃力不討好?那么,趕緊從“貝勃定律”上找出路。
對朋友,對親人,對戀人,都應(yīng)該好,這沒話說。然而,卻不能一下付出你的全部。如果比賽的前半程,你就把精力都用完了,那么后半程,只能宣布失敗。想想,當(dāng)你的精力到達極限后,你將再也無法投入更多,而這時,別人的期待卻還在增加,稍不留意,你就成了被抱怨的對象。
一句話,千萬別做得太滿。你把地擦得很干凈,你包攬了采購、做飯,你送孩子去幼兒園,你去銀行繳費,晚上再陪孩子做作業(yè),你的一天,都給了別人,你自己還沒顧上。你覺得家人會感激涕零嗎?不會!
當(dāng)“妥協(xié)”成為一種習(xí)慣,當(dāng)你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別人,你自己總有一天會被別人逼得無路可退,不僅無法真正平等,甚至被傷得體無完膚,傷口還得自己舔舐。當(dāng)你成為別人眼中沒有要求的人,別人不會為你的無欲無求、甘愿讓步而心懷感激,相反,會覺得你很可憐。因為,你沒有自我。
所以,無論對什么人,做什么事,七八分即可,最后的兩三分,留給想象。
關(guān)節(jié)點:貝勃定理
當(dāng)人經(jīng)歷強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對他(她)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來說,第一次的大刺激能沖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如果比賽的前半程,你就把精力都用完了,那么后半程,只能宣布失敗。
當(dāng)你成為別人眼中沒有要求的人,別人不會為你的無欲無求、甘愿讓步而心懷感激,相反,會覺得你很可憐。因為,你沒有自我。
早到了,會議卻取消;準(zhǔn)時到,卻還要等;晚到了,就是遲了。約會時,越不想讓人看見,越會遇見熟人;東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場,你剛一丟掉,往往就必須要用;你丟掉了東西時,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最不可能找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