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評:耐心地打撈一個時代

民國那些人 作者:徐百柯


文/季劍青

或許是為了迎合這個時代懷舊的閱讀口味,有關民國掌故趣聞一類的書在坊間一直頗為流行,流風所及,甚至“民國”一詞本身也帶上了某種光環(huán):那是一個大師云集群星璀璨的時代。于是乎好像一夜之間,人人都開始談論王國維、陳寅恪、吳宓了。當大師們開始紛紛蛻變?yōu)橐环N文化符號時,似乎有理由懷疑,一本題名《民國那些人》的書,是不是又是懷舊大餐上,剛剛端上的一盤甜點?

然而,翻開這本書的目錄,我們看到的并不是那些聲名顯赫的名字。其實也并不奇怪,這是作者幾年來在《中國青年報 冰點周刊》上“鉤沉”專欄發(fā)表文章的結集,既名曰鉤沉,自然是那些長時間來在我們的記憶中消失的人和事。于是,我們看到作者為了追蹤一個人在當代留下的痕跡,煞費周章地檢索資料,尋找親友,而在此之外,則是一片沉默的空白。一面是建立新的文化偶像,一面卻是更多更深的遺忘。這似乎提示著,無論表面看上去多么熱鬧,我們對于那個時代的認識,仍然是不完整的。而一個打撈者的姿態(tài),自然和一切文化消費的動機絕緣。

作者的本行是記者,在文字的準備之外,他還需要去采訪對象的親友和學生,去了解他(她)在當代的命運。也許正因為此,作者對于那個時代和當下的巨大斷裂和反差,有著更深刻的體察?!扒拜呉咽?,不可追”、“背影漸遠,猶低徊”的深沉感喟,在書中處處可見。這并非文人的套語,其中包含的是對現(xiàn)狀嚴峻的省思和對歷史溫熱的情感。

即使是在那些我們更熟悉的人物那里,對于一種精神氣質和風度的描摹,也沒有淪為趣味性的敘述。記者必須具有的客觀眼光,使得作者盡量回避主觀的價值判斷和借題發(fā)揮。他常是敏銳地從大量素材中抓取最有表現(xiàn)力的細節(jié),然后用特寫式的筆法勾勒出來,只需短短幾句,便畫面感十足。在細節(jié)的穿插點染中,可以不按一語,而境界全出。加之時間不斷地在過去與現(xiàn)在之間閃回對照,作者的筆觸愈是冷靜,其中包含的情感卻愈顯得熾熱。雖然每篇不過一千來字的篇幅,讀完后猶令人低徊不已。就其中情感的深度和廣度而言,稱其有尺幅千里之勢或許并不為過吧。

自然,這離不開那些人物自身難以企及的人格魅力。然而,我們心中仍需懷有如此這般的耐心、尊重與溫情,不是將他們物化為文化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和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而是小心翼翼地打撈和護持那個時代所有的光榮和輝煌,借以灌溉我們這個時代并不豐盛的精神家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