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抓住時機發(fā)動玄武門政變,殺掉李建成,逼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隨后才不慌不忙地著手對付突厥。更奇妙的是,李世民居然不顧群臣的阻攔,只率六名親信騎馬來到渭水突厥營前,大義凜然地責備突厥背信棄義,違背盟約,一番言語居然令突厥騎兵十分震驚,紛紛下馬叩拜,突厥頡利大為汗顏,引兵后撤數(shù)十里,兩家簽訂互不侵犯的渭水之盟。
這簡直就是一個英雄主義的神話,可是有的歷史學家卻在懷疑其中另有隱情。突厥人的入侵為什么在時間上掌握得如此巧妙,剛好為李世民爭奪皇位出了一把力?另外,百萬雄師,兵臨城下,難道真的能夠被李世民幾句話打發(fā)走嗎?莫非是突厥與李世民合演的一出好戲?不論真相如何,李世民與突厥的關系肯定是不同尋常的。后來,隨著唐王朝的勢力越來越雄厚,唐太宗還被各草原民族奉為“天可汗”,也就是“騰格里可汗”。
再回到“昭陵六駿”的話題上,中國所有帝陵中,只有李世民的昭陵里有戰(zhàn)馬石刻,為什么會這樣?難道其他皇帝就沒有寶馬嗎?其實原因很簡單,李世民采取的是突厥人的喪葬風俗。馬是突厥人不可缺少的伴侶,平時生活游牧,戰(zhàn)時馳騁沙場。在突厥的葬俗中,有一種奇特的祭祀悼念馬功勞的習俗。主人死后,隨從會騎著馬繞著死者的墓地轉圈,然后把馬殺掉或者活埋到墳墓里。無論是突厥貴族,還是一般牧民,死后都要與馬共葬,只是數(shù)量多少不同。與突厥保有各種各樣是非關系的唐太宗李世民采取突厥人的喪葬風俗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們歷史上的明君唐太宗的愛馬來自突厥,連他自己也成了突厥人的“天可汗”,這讓很多人一時難以適應。其實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傳承中經(jīng)歷了境內(nèi)各民族的多次融合,早已不是一個單純血脈的民族,也正是在一次次的民族沖撞中,才有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