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太多問號。”……總之,地鐵已成為了凝聚當代中國人情感、欲望、價值、命運的一個焦點。它也被當做了都市文明的一個專屬符號,就像鐘漢良在
《地下鐵》中唱的:“倫敦地下鐵聽古典樂,回到愛你第一夜。巴黎地下鐵聽爵士樂,你的愛情我在紀念。紐約地下鐵聽靈魂樂,你一個人很可憐。北京地下鐵聽搖滾樂,我又想起你的誓言。香港地下鐵聽流行樂,我別再浪費時間。臺北地下鐵不聽音樂,我一個人的明天?!边z憾的是,除了幾米的《地下鐵》,其余有關地鐵的電影和書籍,我都還沒有看過。幾米的《地下鐵》也是2009 年在朋友家,我偶然翻閱到的。我覺得幾米的地鐵其實還是溫暖的,但在我的地鐵中,恐怕就難以找到那么多的暖意了。
最近,我發(fā)現(xiàn),京城的地鐵里面,乞丐越來越多了。乘客們都十分緊張地看著他們。乘客也越來越多,高峰時,大量的地鐵安全員身穿白色或黃色的制服,在站臺上跑來跑去,忙著維護秩序,其實是防止乘客掉下站臺。他們在管理著生死。低頭看去,一步之外,就是冰涼的鐵軌,據(jù)說還有高壓電,死亡就在一念之間,卻沒有一個人在乎,擠進車廂的,都是些亢奮而變形的臉龐。誰都想趕上這趟車,別的都不管不顧了。然而,發(fā)生在東京、倫敦、莫斯科的針對地鐵的恐怖襲擊,會不會有一天也在中國發(fā)生呢?我想到了一個美國人寫的
《災難逃生指南》,他在里面列出了十余種城市可能遭到的襲擊,其中,地鐵遇襲位列核襲擊和地震之后的第三位。他寫道:“在一個正常的日子里,在紐約地鐵都可以有六種死法。如果恐怖分子沒有襲擊地鐵,惟一原因就是太容易了,沒有挑戰(zhàn)性?!蔽易⒁獾?,2006 年1 月,國務院發(fā)布了九類事故災難類突發(fā)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其中就包括《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我又想,在這塊5000 年的大地上,到處都在修地鐵,如此浩大的工程,挖出了多少墓葬和尸骨呢?沒有見過報道。在地鐵中,我還會常常想到,我每天過著的生活,不就是幻影般展呈在西方人創(chuàng)造的一個封閉鐵盒子里的嗎?但這樣的智能發(fā)明,像汽車、飛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一樣,我們自己卻沒有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也還不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類似的東西來。我知道身邊其他的乘客或許不會去想這個。這令我恐懼而孤獨。地鐵因此有時讓人絕望,這也常常只是在接觸到某些人所不知、人所忽略的信息之后,才會產(chǎn)生的困頓和慌張。信息即權力,它把那些溫情的、做作的、表面的東西,都統(tǒng)統(tǒng)撕裂或阻絕了。
最近我在地鐵里讀張悅?cè)恢骶幍碾s志《鯉》,里面有篇文章說,上一輩作家發(fā)出了太多憤怒、懷疑、批判、嘲諷的聲音,卻沒有教給成長中的年輕人一些關于愛、善良乃至幸福的真理。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這些的確是我們?nèi)狈Φ?。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說,我們更缺乏的,卻恰恰又不是這些——我們現(xiàn)在其實是太歡樂了。至少在我的成長歲月里,那些偶像般的作家們,并沒有把中國最深的痛,她心靈的巨大裂隙,并及她對抗荒謬的掙扎,乃至她蘇醒過來并繁榮之后,仍然面臨的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她深處的危機,在世界的重重包圍中的慘烈突圍,還有她的兒女們游蕩不安的靈魂,等等這些,更加真實地還原出來。所以作為文字工作者,有一個使命還沒有完成。這時要去談其他的,都是膚淺的。
像地鐵一樣,中國的路還有很長,還遠未到在無上幸福中狂歡的時刻。
韓松
二○一○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