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李陵做出的詳細辯辭,記錄在其給友人的信《報任安書》中:仆(即司馬遷)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盃酒接殷勤之歡。然仆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仆以為有國士之風(fēng)……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強胡,卬億萬之師,與單于連戰(zhàn)十余日,所殺過當(dāng)。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賢王,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轉(zhuǎn)斗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李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流涕,沫血飲泣,張空弮,冒白刃,北首爭死敵。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后數(shù)日,陵敗書聞,主上為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仆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慘凄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彼,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dāng)而報漢。事已無可奈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于天下……在作完了這一個著名的辯護之后,司馬遷因涉嫌誹謗漢武帝,被拘留,定罪后,量刑為宮刑。
歷史在這里漏出了兩個小縫隙,第一個是司馬遷獲罪的原因,按他說的則是,“明主(即漢武帝)不深曉,以為仆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真的是漢武帝誤會他了嗎?
第二個縫隙則是,在可以用錢贖刑的法制體系下,司馬遷沒有抓住免受宮刑的機會,原因真的是“家貧,財賂不足以自贖”嗎?
然則漢武帝不那么糊里糊涂一點,司馬遷更富有一點兒,他那寶貝玩意兒是不是就可以不被割掉呢?
事實上漢武帝是個超級明白人,司馬遷一家累世為公務(wù)員,并非毫無資源。而如果你也像我小時候那樣,從高高的水壩上往下面的麥田里跳,從兩層平房上往下跳,從大樹上往下跳,凌空一跳,樂此不疲,你就會知道,真相并非如司馬遷自己所說。
我將在如下的《凌空一跳,太史公》這個沙盤中重新推演司馬遷受宮的來龍與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