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節(jié) 市場真的是一個群體?(1)

金錢游戲:透析市場本源,揭開游戲黑幕 作者:(美)亞當(dāng)·史密斯


第4節(jié) 市場真的是一個群體?

勒龐說,“群體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著婦人之道?!闭f到這里,我們肯定會記起約翰遜先生說的話:一群男人的行為,和一個女人沒什么兩樣。

上世紀(jì)30年代,弗萊德·凱利(Fred C.Kelly)曾在自己的一本名著《輸贏之故:投機心理學(xué)》(Why You Win or Lose: The Psychology of Speculation)中寫道,“群體往往是輸家,因為多數(shù)人的觀點往往是錯誤的觀點。而群體之所以會犯錯,是因為他們總是墨守陳規(guī)。”

群體(或者說公眾)行為和市場行為大多屬于投機行為--從投資歷史上看,群體的行為基本都是錯的。(這個規(guī)則的篤信者太龐大了,以至于足以把他們視作一個群體,但是,這個群體中的每個人當(dāng)然都認(rèn)為自己不屬于那個總犯錯誤的群體。)1841年,戴維·麥凱(David Mackay)發(fā)表了第一本研究群體心理學(xué)的傳世佳作--《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1870~1965年,著名投機大師)說,麥克先生的書幫他賺了大錢。一家著名的華爾街投資公司甚至把這本書當(dāng)作圣誕禮物送給大家。任何一位客戶讀了這本書,都會讓他們感到榮耀,覺得自己高人一籌,因為一個世紀(jì)前荷蘭人哄抬郁金香種球的伎倆,現(xiàn)在看來似乎有點愚蠢荒謬。遺憾的是,在他們想到這些荷蘭人的時候,很可能會認(rèn)為,對郁金香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于是,他們就會不假思索地去買進最時髦的計算機股票,因為這個世界對計算機的需求也是無限的。這里面自然有其合理之處,如果說購買計算機的道理比買郁金香的理由更容易理解,這也許僅僅是因為我們還不了解郁金香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每個投資者都曾從經(jīng)紀(jì)人嘴里聽過這樣的話:占便宜的還是買進者,因為投資大眾尚未意識到這個賺錢的機會。市場真的是一個群體嗎?顯然,在這個人聲鼎沸的大庭院里,每個人同唱一首歌是不可能的:大家都賺錢或是都賠錢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一張記錄市場運行的自動收報機紙條,但卻有無數(shù)人圍坐在分布在這個國家各個角落的辦公室里,全神貫注地盯著市場的這些運動。但是,更多的人根本就不會關(guān)注這些運動,他們只是在每天早晨看體育新聞的時候,抽空看看報紙上股市價格變動的信息。醫(yī)生、商人、律師和大廚,這些分布在各行各業(yè)的人們真的能構(gòu)成一個群體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