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針對學生的性格進行教學
【原典】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先進》
【釋義】
子路問:“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怎么能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惫魅A說:“仲由問‘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就行動起來嗎?’您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可冉求問您同樣的問題您卻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同一問題,由不同的學生提出,我不理解您為什么這樣,所以冒昧地請教?!笨鬃诱f:“冉有性格謙恭,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勇進;仲由平時好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孔子針對冉有和子路不同的性格特點,用揚長避短的方法來完善他們的德業(yè)修養(yǎng),為后人提供了一堂生動的因材施教的示范課。
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的教師文化水平很高,教學方法也不錯,但在教學中收到的效果總是不太明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能針對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而是搞“一刀切”。
千人千容貌,萬人萬性格。學生在性格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性格不同的學生,其內(nèi)心世界的反映也千差萬別。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深入實際,了解學生個性,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有預見性地、有針對性地去幫助不同性格類型的學生發(fā)展性格的積極方面,克服消極方面,把學生培養(yǎng)成性格更加完美,智能更加發(fā)達的新一代。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首先必須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的性格。而要了解學生的性格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①談話法。找學生談話,事先要明確談話的目的,確定談話的內(nèi)容。如果是想通過談話了解學生的性格,就要選擇容易體現(xiàn)出學生性格的話題。
②觀察法。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由于他們的性格特點不同,必然有不同的表現(xiàn)。教師要有意識地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細心地觀察,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
③分析法。這是教師注意收集學生的有關材料,經(jīng)過分析研究后,找出能說明學生性格本質(zhì)特點的一種方法。拿學生的作業(yè)來說,有的學生寫得工整、潔凈;有的學生則寫得潦草、臟污,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學生的性格特征。另外,每個學生性格的形成,都是有一定的條件的。我們不僅要注意每個學生性格中的矛盾,了解熟悉學生的愛好、興趣、氣質(zhì)等方面的特點,還要弄清這些特點在家庭、學校是怎樣形成的。
④實驗法。教師有意識地采用某種做法以使學生表現(xiàn)其心理活動與行動,從而判斷他們的不同性格特點。例如:在學生正處于緊張復習期間,面臨期末考試時,動員全班同學利用課余時間清除學校的垃圾。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學生會高高興興地去清掃垃圾,有的學生雖然也參加了這次勞動,卻口出怨言,還有一些學生干脆就沒有參加這次勞動。而從這些不同表現(xiàn),就能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思想和性格特點。
對學生的性格有了了解之后,就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進行施教。
①摸清學生性格中的優(yōu)缺點,幫助學生發(fā)揚性格中的優(yōu)點,克服性格中的弱點,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性格品質(zhì)。對學生性格中的優(yōu)點、弱點,不能只在口頭上對學生說說就算了,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具體措施幫助學生克服其性格中的弱點,發(fā)揚其優(yōu)點。
②結(jié)合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屬于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對癥下藥。當然,也有可能在同一個學生身上同時并存多種原因,或其中一個起主導作用。如果問題的出現(xiàn)主要是性格上的原因造成的,那就必須在改造學生的性格上下工夫,同時也要與其家庭配合。
③針對學生的性格差異進行教育時,要注意掌握原則性、靈活性。人的性格不是短時間內(nèi)可以改變的,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教育的效果,在幫助學生克服性格上的缺點時,教師既要注意原則性,又要注意靈活性。一般來說,對于自卑或自暴自棄的學生,教師不要去苛責,要通過暗示、表揚的方式使他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能力,以增強信心;對于“吃軟不吃硬”或倔強的學生,教師要力求心平氣和地引導;對于“吃硬不吃軟”的學生則不能過于遷就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