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價值觀或個人哲學(3)

意識形態(tài)起源和影響 作者:(美)利昂·P·馬拉達特


就刑法與公民自由的關系而言,自由主義者通常是自由意志論者(這些人希望提升個體的自由,但不要將他們與自由黨弄混了),而保守主義者則傾向于威權主義,并且更多動用警察力量。然而就經濟事務而言,兩者的立場則對調過來。一般而言,保守主義者傾向于防備窮人,自由主義者則傾向于疑忌富人。保守主義者認為,富有者擁有財富是因為他們理當得到那些財富,因此政府權力應該保護他們,使其財富免受下層階級的覬覦?;谙嗤碛?,保守主義者也認為,政府權力不應該妨礙人們隨心所欲地運用其財產。另一方面,自由主義者則認為,擁有經濟權力的人通常會不公平地利用其經濟權力欺壓貧窮者,因此主張運用政府權力管制個人或企業(yè)的經濟行為。此處我們看到,右派人士對于政府在經濟事務上的權力運作,是采取較寬容的立場。

近來左派人士超乎尋常地表現出即便是在公民自由權的行使上,他們也可能比右派人士更不寬容。例如,一般而言左派人士對于言論自由是給予最大的空間;然而過去這幾年,左派人士為了抑制針對種族、性別與同性戀等的歧視言論,要求各大學必須制定學生的言語規(guī)范,并且要求媒體和公眾人物避免使用會令特定人士感覺受冒犯的字眼。這些意圖在社會上推行某種政治正確性(political correctness)的種種作為,受到右派人士的頑抗,而且這一爭論也令觀察家們見識到一種奇特的角色反轉:左派試圖鉗制言論自由,而右派則捍衛(wèi)它。

最后一點,當今的左派傾向于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右派則偏向于民族主義(nationalism)。左派人士將“四海之內皆兄弟”掛在嘴上,并且主張,國界是人為的,是使人們彼此對抗的不必要劃分。例如,馬克思聲稱,國界是資本家所謀劃的人為區(qū)隔,目的在于分化一般民眾,使他們背離其共同性。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這些邊界都將消失,因為(馬克思表示)“工人無祖國”。最后,整個世界將變成一個單一的社會主義者國度。在更早的時代,法國革命者承襲盧梭的主張,提倡一個致力于“自由、平等、博愛”的體系。①相反的,法西斯主義者則高舉國家內部個體的差異性,以及國與國之間的相異性。法西斯主義者宣稱,在一個社會中,人們是依其價值分別出地位高下,因此國與國之間也是一國支配一國,直到最后有一個國家凌駕于其他國家之上。立場較溫和的右派人士未必主張帝國主義式的支配,但他們是毋庸置疑的民族主義者;他們相信自己的國家優(yōu)于其他國家,因此本國的利益優(yōu)先于其他國家的利益。這些理念將在下一章中做更完整的討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