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當(dāng)然也很反對這種教條主義。寶玉反對“文死諫,武死戰(zhàn)”這個教條時說:“人誰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個須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zhàn),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節(jié)。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諫,他只顧邀名,猛拼一死,將來?xiàng)壘诤蔚?!必定有刀兵他方?zhàn),猛拼一死,他只顧圖汗馬之名,將來?xiàng)墖诤蔚?!所以這皆非正死。”又說:“那武將不過仗血?dú)庵?,疏謀少略,他自己無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兩句書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談亂勸,只顧他邀忠烈之名,濁氣一涌,即時拼死,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還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了??芍切┧赖亩际枪撩⒉恢罅x?!标P(guān)于“文死諫,武死戰(zhàn)”這個話題,老子早就說過:“國家昏亂有忠臣。”孔子也沒有死諫,也不主張別人死諫的,《左傳·成公十七年》,孔子說:“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wèi)其足?!笨梢姙榛杈朗菦]有價值的。然而,有一部分腐儒,不僅不知借鑒老子,連孔子的話也只聽了一半,只抓住“君君臣臣”這些話不放,到了明代,這種嚴(yán)官風(fēng)氣日盛一日,文臣當(dāng)中,做事的沒有,只有一些好強(qiáng)諫的書呆子。寶玉一眼就看出這些書呆子的虛偽,隱藏在文諫的背后,有個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通過對“文死諫,武死戰(zhàn)”的批判,我們可以看到,寶玉對死讀孔子之書的人有多大的反感!
這種“狂”世人多半以為是“叛逆”。那么什么叫“叛逆”呢?必須有個主體,有個客體,主體與客體背道而馳,才叫叛逆,如果主體對客體規(guī)范有不遵守,而主觀目的卻是更好地維護(hù)客體,這就不是叛逆了。就如魯迅先生所說,嵇康的“非湯武而薄周孔”,并非叛逆,倒是因?yàn)樘缇慈寮伊?。李贄與寶玉就是這種性質(zhì)的。李贄希望“有一個半個憐才者”出現(xiàn),使“大力大賢”的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彼必殺身圖報,不肯忘恩”(《焚書·寒燈小話》),所以我們也完全可以說李贄根本不叛逆;寶玉也是,他否定“文死諫,武死戰(zhàn)”,并不表示要“與那個社會決裂”, 寶玉對芳官說:“幸得咱們有福,生在當(dāng)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億兆不朽,所以凡歷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頭緣遠(yuǎn)來降。我們正該作踐他們,為君父生色。如今四海賓服,八方寧靜,千載百載不用武備。咱們雖一戲一笑,也該稱頌,方不負(fù)坐享升平了?!边@里我們看不到任何的諷刺,因?yàn)閷氂袢绻麑Α胺Q頌”反感的話,他就不會以此來玩游戲,他也沒這個必要在芳官面前諷刺“稱頌”。值得注意的是,“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億兆不朽”正是雍正帝的論調(diào),雍正說滿族是大舜的正裔,把造反的曾靜當(dāng)做反面教材,寫什么《大義覺迷錄》,各地巡回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