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元宵節(jié)佳節(jié)

歷史原來這么八卦 作者:諸葛文


 

元宵節(jié)的來歷乃漢文帝紀念平息“諸呂之亂”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也被稱為“上元節(jié)”。古人稱正月為“宵”,而十五的夜晚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叫做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是繼春節(jié)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傳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的節(jié)日。

漢高祖劉邦死后,劉盈登基為漢惠帝。但他生性懦弱,大權漸漸落到了呂后的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大權,企圖將劉氏天下改為呂氏天下,劉氏宗室都懼怕呂后的殘暴,因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后,諸呂害怕遭到排擠,怕自己沒有好日子過,便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準備謀反。劉氏宗室齊王劉囊無意間得知此事,為了保住劉氏江山,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合謀,設計除掉了呂祿,“諸呂之亂”被平定。后來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為了紀念“平呂”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日子正月十五,定為節(jié)日,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這一風俗流傳了下來。

元宵節(jié)的節(jié)期與節(jié)俗,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也是有所不同的。漢代的節(jié)期為1天,到了唐代已為3天,宋代則長達5天,明代是自初八點燈,一直點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整整十天。這天人們要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jié)。到了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不過節(jié)期卻縮短成四到五天了。

元宵節(jié)燃燈的習俗據(jù)說是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由于正月十五日是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日是下元節(jié)。而天、地、人三官分別主管上、中、下三元,因為主管上元的天官喜樂,所以上元節(jié)要燃燈。元宵節(jié)吃元宵也有一個傳說。漢武帝曾有一個叫“元宵”的宮女,常年呆在宮中,不能見自己的父母,思念讓她每日以淚洗面,十分可憐。東方朔心生同情,決定要幫她實現(xiàn)愿望。于是他對漢武帝說,火神奉玉帝之命要在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想化解此劫,必須讓“元宵姑娘”在這天回家做很多火神愛吃的元宵,并且要全體臣民張燈供奉。后來漢武帝怕激怒神靈,只好按照東方朔所說的去辦,便有了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俗。

還有很多人認為元宵節(jié)起源于“火把節(jié)”。漢代人民常常在鄉(xiāng)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地區(qū)的一些人還會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為盛行。參加歌舞者可達數(shù)萬。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也有了較大的變化,不過至今仍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