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皇帝妙筆開辟佳節(jié)貼春聯(lián)習俗
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早在秦漢以前就有了,桃符是用桃木制作而成的兩塊大板。
為什么要用桃木呢?《典術》說桃是“五行之精”。《莊子》中記載:“插桃枝于戶,連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币簿褪钦f古人認為“鬼畏桃”。在傳說時代,古人就有對桃木的特殊信仰。戰(zhàn)國時代已有削桃木為人的桃梗,漢代則有皇帝賜公、卿等“葦戟桃杖”,皆為驅(qū)鬼避邪用?!肚G楚歲時記》講元旦拜賀后說:“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笨芍瘯r代便出現(xiàn)了桃板,并把桃板稱為仙木。
桃板長6寸,寬3寸,上面書寫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壘”的名字,或在桃符上畫圖或刻圖,稱為題桃符。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遠古時代有座山叫“鬼域”,是個鬼的世界。在鬼域門口,有棵桃樹,桃樹的樹冠蜿蜒盤伸3000里,樹上生活著一只雄雞,每天負責報曉。當清晨雄雞開始啼叫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須趕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門兩邊站著兩個天神,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察舉并把他們捉住,用蘆葦做的繩子捆起來,扔到山下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懼神荼、郁壘。兩大神也成了我國最早的門神。此后有人在題桃符基礎上題些簡單聯(lián)語。如“姜太公在此,百無忌禁”或“有令在此,諸惡遠避”等一類壓邪話和符咒,這種習俗延續(xù)了1000多年。
五代時期后蜀之主孟昶好享樂,與貴妃花蕊夫人享盡榮華富貴,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公元964年除夕之日,他令學士辛寅遜在“桃符板”上題詞,因嫌他寫得不工整,便自己動手寫了“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一句,題在臥室門上的桃符上。這大概是我國有史可考的最早的一副春聯(lián)。
到了宋代,“春聯(lián)”還是稱之為“桃符”的。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可以看出當時題“桃符”的盛況。
“春聯(lián)”一詞的出現(xiàn),則是在明代初年。歸功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廣。明代文人陳云瞻記載,“帝都金陵,除夕前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lián)一副,帝微行出觀?!币驗橹煸吧贂r便好排場熱鬧,除夕時尤其喜歡大戶人家貼的桃符。于是“都金陵”后,在除夕前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lián)”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lián),并且親筆題聯(lián),題大官陶安:“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另題一平民屠戶:“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自此后春聯(lián)就在廣大的農(nóng)村和城鎮(zhèn)普遍盛行起來,這樣春節(jié)張貼春聯(lián),就取代了過去掛桃符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