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4歲多,特別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吃完晚飯就到花園去找小朋友。在游戲時小朋友之間會有一些碰撞、拉扯,也會跌倒摔跤,兒子的膝蓋和手肘傷痕累累,但他毫不在乎,我要看他的傷口也不讓我看,還說“會好的”,爬起來繼續(xù)嬉戲打鬧。但當他把別的孩子撞到或打倒時,其他的孩子(特別是女孩子,比他年齡大的女孩也會這樣)就會大哭,然后家長就會跑過來理論是非,當然覺得哭的一方是弱者,語氣嚴厲地指責(zé)兒子:“每次都是你!你不要和她玩了!”還教訓(xùn)自己的孩子:“哭有什么用?他打你你就打他!”其實兒子并不是打人,也從沒想過要打人,大家只是在玩耍。所以這時他會非常傷心,覺得受了委屈,自己走開,我叫他他也不理我。我就只有跟著他走,坐在花園的凳子上把他抱住安慰他。不過他一會兒就沒事了,不再傷心。
我知道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感情表達方面差別很大,男孩對于自己喜歡的人肢體動作要多些,而且有時候出手也會比較重,這就會引起有些家長的誤會,總以為兒子在欺負小朋友,要打人,實際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我知道他并沒有做錯,在玩耍的時候也難免會有糾紛,我想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但別的家長總是要出面,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吃了虧受了欺負。
孩子不可能不出去玩,我很擔(dān)心兒子以后在玩鬧時又把那個愛哭的女孩弄哭了怎么辦?兒子最喜歡那個愛哭的女孩,一看見她出來就馬上過去找她,而那個女孩的媽媽又特別緊張自己的孩子,聽不得孩子的哭聲,所以也不喜歡我兒子和她女兒玩。面對這種情況,我該怎樣處理呀?
你對兒子行為的理解非常到位,的確他屬于那種身強力壯、活潑好動卻又一不留神就引起別人誤會的兒童。我自己也因為有一個跟你兒子相似的兒子,經(jīng)歷過目前你正在經(jīng)歷的一切煩惱。我不知道你是否看過我的書《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里邊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進行了詳細的解說。為了這里的讀者方便起見,我摘抄一部分相關(guān)論述如下:
兒童發(fā)展心理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在兒童社會交往,也就是玩耍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哪個國家、哪種文化,進攻性行為都在所難免。攻擊性行為在社交游玩當中浮現(xiàn),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備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強干。事實上,能夠顯示一些進攻性或許是兒童社交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
兒童交往當中,大約10%的游戲行為是roughandtumble play,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糾結(jié)在一起,身體沖撞,扭打摔跤。在這種游玩當中,孩子們體驗自己的力量,發(fā)現(xiàn)自身的強度和限度,增強自信心,并且發(fā)展友誼,排出并調(diào)整“啄序”。
一個人,身體感覺越猛烈,情感的反應(yīng)越強烈,情緒的發(fā)展也越健康。人類大腦的發(fā)育,首先發(fā)育的是感官,是各種生理感覺,尤其是觸覺的發(fā)展。身體接觸幫助兒童接觸自己的情緒,體驗、感受自己的情感。
一個什么東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會變得沒有感情,冷漠畏縮,無法和他人交流。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做家長的,不僅需要經(jīng)常擁抱孩子,也應(yīng)該多跟孩子進行扭打游戲,有助于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找到疆界、建立自信。孩子們也喜歡互相擁抱,并且熱衷于身體沖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