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天加工大約一噸巧克力糖心,為其掛上白色的內包層;更有經驗的熟練工人負責在類似的“混凝土攪拌機”制作外表糖衣;完成后的產品通過在蜂蠟粉中不斷翻滾進行拋光,但是黑色的糖果則需要用凡士林,顯然這是為了防止產生白色的粉霜。
很明顯,這種工作不屬于流水生產線上的過程。每個工人根據各自的熟練程度控制著自己的進度,一般每批活需要一到一個半小時。
--Peter Verney,來自英國西約克郡的Hebden Bridge。
每天的最低需求
我聽說可以用8平方米的土地維持對一個四口人之家365日的食物供給。在世界上真有什么地方存在這種可能嗎?真的會像所說的那樣只需每星期占用2個小時時間?相應的食譜又會是什么?--Jan Horton,來自澳大利亞Tasmania的West Launceston。
相關的觀點各不相同。在有人能夠測出產自8平方米土地上的全部產量之前,也許不會有確定的答案。也許這是一個注定要在土地貧瘠國家進行的很有必要性的試驗。--編者
能量流是問題關鍵。在地球表面,陽光的強度是隨著緯度和季節(jié)而發(fā)生變化的。整個地球表面24小時內陽光能量強度的平均值是每平方米300瓦特。因此1平方米的地塊上每天平均要接收26百萬焦耳的能量,接近赤道的地方還要多一些。推薦的食物攝入量大約是每日2000千卡。因此從理論上講,平均每平方米地塊接收的太陽能足夠支撐三個人的需要。然而,光合作用的效率只有10%,這樣每個人實際上應需要3平方米多的土地。每人兩平方米這個數字大概只有在赤道附近才可能達到,但這只是較為樂觀的結果。
如果考慮到獲取所需要的養(yǎng)分和礦物質,以及存在季節(jié)性減產等問題,實現目標還是有困難的。
--Simon Iveson,來自印度尼西亞Yogyakarta的Pembangunan Negeri大學。
我沒用磅秤量過自己果園中的產量,可是今年我確實收獲了許多,除了我家新鮮食用的食物,還足夠填滿我的冰柜。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在總共大約7平方米的兩小片地上種植出來的。我認為,假如我曾經這樣盤算過,那么我已經種出了可以滿足2個甚或4個人每天最低需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