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沈陽地鐵通車,才子皇帝乾隆的 《 盛京賦 》,在沈陽火了起來,不能說一時洛陽紙貴,起碼晚報日報等大小報紙因此多受許多關(guān)注。我就是在報上讀了此賦及相關(guān)報道,才特意乘地鐵,到中街站看了堂皇的銅雕賦文的。盛世的皇帝,傾情歌頌自己和祖宗的功業(yè),及其建功立業(yè)的山川風(fēng)物,再自然不過了。說實話,從文學(xué)角度,我并不喜歡此篇過于鋪陳甚至瑣碎羅列且晦澀難懂的長賦,但因在其歌頌過的大清陪都生活了三十五年的感情驅(qū)使,我又特意重到故宮及渾河等賦中認(rèn)真歌頌過的地方看了一番??磥砜慈s心血來潮,忽然想要為乾隆爺提到的渾河正一正名。賦中有言,“渾河為帶,興京為襟”,又有言,“于鑠盛京,維沈之陽”。由此連帶著推演一番,可知盛京即沈陽,渾河即古沈水。
皇帝們是最講名正言順的,凡事名不正則言不順。當(dāng)年的盛京現(xiàn)已叫沈陽了,而且古時也叫過沈陽,那么,使沈陽得名的沈水,如今為何還叫渾河???這無論如何也別扭,不僅言不順,也名不符實。她應(yīng)該叫沈河。沈陽市的沈河區(qū),不就緊挨著渾河嘛。沈河區(qū)名由何而來,我認(rèn)為一定是從前的渾河叫過沈河。即使從前沒叫過,現(xiàn)在改叫沈河也是應(yīng)該的。從感情上講,黃河,遼河,沈河 —— 中國的母親河,遼寧的母親河,沈陽的母親河,這樣一排列,何等氣派!
地名事名和人名物名,哪個不可以改?古往今來,誰不想按自己意愿改改自己賴以生存的地名兒啊。韓國首都由漢城改首爾就沒幾天。沈陽和渾河之名也都是改來改去至此的。清太宗皇太極沒入主中原以前,在關(guān)外稱王,改沈陽為盛京。入關(guān)稱皇后,又將陪都盛京改為“奉天”,表“奉天承運(yùn)”之意。再早的沈陽也不叫沈陽。元代時重建被蒙古大軍摧毀的“沈洲”后,劃歸遼陽所轄,叫“沈陽路”,后又將沈洲和遼陽合并,取沈洲和遼陽各一字,稱沈陽軍民總管府。沈陽作為行政區(qū)劃的地名出現(xiàn)于史料,是元貞二年,已有702年歷史。還有一說,沈陽由來于沈水之陽,這理由甚至比遼沈合并說更充分。那么,沈水該是哪條水呢?沈洲名自唐代,沿用到金末,那么沈洲所傍的那條河便該是沈水。
遼陽之名與遼河有關(guān)。漢代的遼陽因地處小遼水之北,而曰遼陽。小遼水即渾河遼陽段。沈陽之名與沈水有關(guān),這已無疑。史書記載,渾河原來是在沈陽北邊的,即現(xiàn)今的新樂遺址北,其改道城南的最晚時間,可推斷至金代或元代元貞二年之前。那一時期,《 遼史 》《 金史 》《 元史 》多有沈洲發(fā)水記載,而從元貞二年則出現(xiàn)了“沈陽”這一名稱的記載。因此可以推斷,原來在新樂遺址北,后來改道城南的渾河,就是使沈陽得名的沈水。有資料表明,沈水一名最早見于《 元一統(tǒng)志 》:“( 渾河 )舊稱沈水,水勢湍急,沙土混流,故名渾河?!泵鞔摹?nbsp;遼東志 》《 全遼志 》并稱“渾河即古沈水”。后又有史料稱五里河( 渾河支流 )即小沈水。
由此看來,渾河即古沈水無疑。至于沈洲的沈字因何而來,還無據(jù)可查,但對于本文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漢語里,河和水是通意的。《 黃河大合唱 》中那句“黃水奔流向東方”就等于“黃河奔流向東方”的意思。那么,我們現(xiàn)今生活著的歷史名城叫著沈陽,她的著名中心區(qū)又叫著沈河區(qū),而她的母親河為什么卻還叫著渾河???這名不正言不順??!
從前這樣叫我沒什么想法,因那時我看到的渾河,確實是渾濁不堪的,一定比古時要渾得嚴(yán)重,因為除了泥沙混流之外,工業(yè)和現(xiàn)代城市廢水把她污染得臭氣熏天,慘不忍睹,河道也窄堵不堪,淤泥雖臭卻連肥料都不能做,河中魚蝦已被污染得吃了可以中毒。那時如叫沈河,我倒恨不得呼吁改叫渾河的。而今,每到綠草連天碧波蕩漾樹木成蔭的五里河公園野餐或河上蕩舟時,我便激動地想,沈陽的兒女們,為什么不為自己的母親河正正名啊?她的原名,也就是真名,是叫沈河的!
沈陽的兒女們,我們有責(zé)任讓外人知道,沈陽的母親河本是清清的沈河,而不是污臟的渾河。這樣正了名,才名符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