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節(jié):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為(23)

關注兒童心理問題: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為 作者:李躍兒


溫馨提醒

孩子的氣質類型是天生的,有些孩子對于事物形體的感受更刻板一些,所以不接納與刻板不相符的形式,而且會害怕。當孩子害怕的時候,將孩子帶離可怕的事物即可。

成人在孩子害怕的時候,不要去積極主動地消除孩子的害怕,如:一邊喊叫,一邊去打那個可怕的東西,或立刻將孩子的眼睛捂住,抱得緊緊的快步跑開。這些做法都會使孩子夸大自己的恐懼,并將恐懼的感覺持續(xù)下去。

孩子在每一年齡段都會害怕某一類型的事物,這是認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必然情況,家長一定要放松,等待孩子度過這一時期。

5-2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可可一歲六個月了,隨著年齡的慢慢長大,她對于其他的事物(如小動物)有了更多的觀察和興趣。前些天,我和可可爸爸帶可可去了野生動物園玩兒。入園后,可可很高興,看見馬、長頸鹿甚至老虎等動物,會興奮得大叫。

后來我們去了猴山。猴子習慣了被人喂食,見我們一來,就三五成群地圍了過來。我有些害怕,但看到這些伸出爪子要吃的猴子挺可憐的,所以還是忍住害怕,叫可可爸爸拿出面包給猴子吃。在可可爸爸給猴子喂面包時,我擔心他被猴子抓到,心里很緊張,不停地提醒他要小心。這時的我居然忘了抱在我懷里的可可也會感到害怕,我就沒及時地安慰她。

直到我們走下猴山,我才發(fā)現(xiàn)趴在可可爸爸肩上的可可,委屈得想要哭,卻又強忍住不讓自己哭。直到后來可可爸爸抱累了,要放她下來,她才借機大哭了出來。

回到家后,奶奶爺爺問可可去動物園看到了什么動物,可可馬上說“猴”(看來真是印象深刻?。?,隨后就皺著眉頭想哭。我又安慰了她一番。我拿出猴子的圖片,告訴她猴子的爪子、尾巴等,還鼓勵她摸了摸猴子的圖片,好像這樣還有些效果。近來幾天她沒再提起“猴”了。可就在今天晚上,婆婆抱著可可在客廳看電視,我聽可可在反復說著“打死”“打死”“鸚鵡打死”,婆婆也在一旁說“那個人真壞,把鸚鵡打死了”。

隨后我就帶著可可進房間睡覺??煽梢贿吅戎D?,一邊對我說:“媽媽打死……”“媽媽鸚鵡……”我安慰她說,可可也看見過鸚鵡的是吧?鸚鵡可聰明了,它有漂亮的羽毛,還能學人說話呢,明天媽媽帶可可去看鸚鵡好嗎?可可說“好”,這樣再說了一些輕松的話題,可可才沉沉地睡去。

我是比較沒有安全感的人,小時候晚上不聽話時,大人就會嚇唬我說燈光是一種很嚇人的蟲。直到我兩歲左右,回到媽媽的身邊才明白,其實那燈光沒什么可怕的,所以在生活中,很想給可可從小建立起較強的安全感。我現(xiàn)在盡量不讓可可為一些自然現(xiàn)象感到害怕,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有些不知該如何處理,或者說不知道自己的方法對不對,哪里還需要改進和注意的,想請教專家,謝謝!

答 這應該是一個分享的例子,在可可媽媽無意間因自己害怕而感染了孩子時,可可媽媽處理得非常好。因為孩子還小,媽媽還不習慣于遇到事情為了孩子控制自己,所以在猴山遇到猴子自己感到害怕時,竟將孩子忘了,但之后可可媽媽馬上用非常平靜的心態(tài)給孩子解釋猴子的狀態(tài)以及可可的爸爸在做什么,這樣使孩子對剛才媽媽說的那些行為有了一些理解,雖然心里還怕猴子,但畢竟真的像媽媽說的那樣猴子沒有傷害到他們。之后,孩子想哭,但忍住了沒有哭,這都是人的自然情緒狀態(tài),不必太拘泥于細節(jié)的形式。哭了也好,不哭也好,都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大的不同。這么大的孩子,如果真的害怕到要哭的地步是絕對忍不住的,沒哭只是她的恐懼還沒有到要大哭的程度。所以家長不必按照成人的狀態(tài)來理解孩子,這樣反而會使自己的心里有擔心和愧疚感,這樣的心理反而會影響孩子。有時候孩子的不良情緒顯得延長了,并不是當時的事件造成的,可能是事件之后,周圍的人營造的緊張氛圍造成的。孩子是感覺動物,雖然成人給她說了很多的話,但你的內心和你說的話是不一致的,孩子就能感受出來,她感受到的是你內心的東西,你的語言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當孩子被驚嚇后,家長一定要安靜下來,感受自己內心的狀態(tài),真正從內心去放松,而不是自己一邊很緊張,一邊給孩子說那些寬慰的話。這樣只會使孩子非常糊涂,把語言的內容和她對家長內心的感受攪在一起,搞不清哪一個是真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