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節(jié):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為(32)

關注兒童心理問題: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為 作者:李躍兒


后來,外婆過來了,準備要說她今天看過了,我連忙示意不要說。

昨天此景又繼續(xù)上演,是外婆告訴我的,她說女兒出去玩之前要看碟,看了一次,玩了回來又要看,外婆說:“剛剛出去玩之前看過了的。”女兒卻大聲反駁道:“那是明天看的?。?!今天還沒有看?!蓖馄攀强扌Σ坏?。

不知道兩歲八個月的女兒這樣算不算撒謊?我這樣做是不是反而助長了她“撒謊”的習慣,只要不說真話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我又不愿意看到女兒謊話被拆穿的樣子,她只是非常想看《黑貓警長》而已。如何告訴孩子說假話是不對的?不知道各位專家有沒有好的辦法對付孩子如此的“撒謊”呢?

像我這樣的情況,不拆穿小謊言就要允許她看碟,看兩次碟的后果雖然不是很嚴重,但長此以往看碟得不到限制,我會擔心孩子沉迷于其中。

答 上天造就兒童一定要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遺余力,只有這樣,兒童才能保證按照自己的發(fā)展軌跡去發(fā)展自己。如果在發(fā)展過程中,兒童被不良的事物所刺激,就會將執(zhí)著的力量用于不良的事物。這時就需要成人進行正確的幫助,將孩子的興趣引領到對孩子發(fā)展有利的事物上去。

案例中描述的情況,屬于孩子被不良事物所刺激。這時成人的直接阻止會強化孩子對這項事物的需求,為了達到目的,孩子會不斷地探索新的方法。當然,否認已經(jīng)看過光盤了是孩子最容易想到的辦法,這也不能算做撒謊。在這種情況下,成人沒有直接把撒謊這種行為安在孩子頭上是對的。但是,用看過了幾次和沒看過來制止孩子顯然是不恰當?shù)?,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培養(yǎng)別的興趣,使孩子不再將注意集中在看碟上。

如果孩子否認自己已經(jīng)看過了,還需要再看一遍,就應該直接引領孩子去做別的事情,使孩子不再想著看碟。如果出現(xiàn)孩子反復糾纏,并反復否認,家長可以不多說話,平靜地看著孩子哭鬧,等孩子哭鬧完后,安撫好孩子,然后建議孩子去做要做的事情。最不可取的是對孩子說你剛才看過了,奶奶知道你看過了,不可以撒謊……這樣做會使孩子處于一個低人格的狀態(tài),孩子為了達到目的,要不停地與成人抗爭,更加嚴重地抵賴,于是將所謂的撒謊固定成為自己的行為模式,成為將來解決問題的方式。到那時,就真的成為撒謊了。

溫馨提醒

案例中家長處理的方式非常好,至少在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家長沒有胡亂地作為,也沒有指責孩子。如果家長指責孩子撒謊,孩子就會注意撒謊,下次就更會探索撒謊的技巧;如果家長指責孩子抵賴,孩子就會更多次地抵賴,從而使抵賴成為習慣。

如果家長把孩子引領出這兩種境地,孩子就會忘記這一切,而去發(fā)展出新的興趣,不再需要用“撒謊”和“抵賴”達到自己的目的。

當孩子大哭大叫,拍桌子、摔椅子,打自己、打別人,無法控制自己的壞脾氣時,我們是不是也一樣無法控制自己,高聲嚇罵,動手懲治,一定要“壓住”孩子?

到底是自己的壞情緒影響了孩子,還是孩子的壞情緒讓我們迷失了自己?如果我們忘記了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是落于凡間的精靈,就無法冷靜地審視自己,幫助我們反思,重新成長。

要想解讀孩子種種不良情緒,找到癥結所在,更有效地幫助孩子構建美好人格,讓純真、燦爛的笑容,重新回到你和孩子的臉上,請看第七章:幫助孩子緩解不良情緒

第七章 幫助孩子緩解不良情緒

7-1 一歲零四個月的寶寶脾氣怎么越來越大

孩子在她剛出生的頭半年,是個十分安靜的孩子,很少哭。想當初,我是很少在她要求抱的時候抱她的。因為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整天被保姆抱慣了,連睡覺都一定要抱著,一分鐘都不能放下,我朋友對此十分頭疼。我對此也是印象深刻,那時我還沒有結婚,但已經(jīng)下了決心——以后自己的孩子絕不能這樣帶。現(xiàn)在看了這么多的書,才知道自己多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