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協(xié)約國對民族主義者雄心壯志的利用,還從歐洲擴展到奧斯曼帝國乃至更遠。在奧斯曼帝國境內(nèi),英國人喚起了阿拉伯人擺脫土耳其統(tǒng)治而取得獨立的希望。英籍上校T。E。勞倫斯在阿拉伯半島西北部的漢志(包括穆斯林圣城麥加)領導了一次反對土耳其人的起義。在勞倫斯和英國人的激勵下,漢志埃米爾侯賽因謀求成立一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1916年他稱“阿拉伯人的國王”,并建立起一個版圖從紅海直抵波斯灣的王國。同時,猶太復國主義者從奧斯曼帝國臨近崩潰中看到了機會,那就是實現(xiàn)他們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家的夢想。由于棲息于巴勒斯坦的主要是阿拉伯人(已有千余年歷史),因此,猶太復國主義者的綱領與英國人資助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計劃相抵觸。然而,英國外交大臣阿瑟·貝爾福在1917年發(fā)表著名的“貝爾福宣言”,允諾英國政府將支持關于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之家”的想法(盡管要保護非猶太人民的權利)。它也種下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民族主義沖突的種子,時至今日仍困擾著中東。
對于亞美尼亞人來說,這些年是極其災難性的。他們是一個信奉基督教的民族,生活在安納托利亞半島與俄國接壤的東部地區(qū)。像奧斯曼帝國里的其他民族(包括土耳其人本身)一樣,他們也逐漸顯露出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的志向,這與土耳其改革家們將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化的計劃是相沖突的。這樣的沖突釀成了1894年駭人聽聞的亞美尼亞人大屠殺。算起來也就過去了區(qū)區(qū)20年,現(xiàn)如今,在1915年,土耳其政府由于俄國軍隊威脅它的東部邊境,竟把亞美尼亞人當作俄國和西方協(xié)約國的潛在同情者,勒令他們從作戰(zhàn)地帶離境。理論上,他們被要求轉(zhuǎn)到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去定居。但實際上,在軍事危機、政治仇恨、官僚藐視以及戰(zhàn)時短缺的情形下,大批大批的亞美尼亞人在日后被認定為種族大屠殺的殺戮中命赴黃泉了。若干年后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事實上并無亞美尼亞人滯留其間。幸存下來的亞美尼亞人成為世上又一個散居各處的民族,只有一個小小的亞美尼亞共和國,它在1918年后取得短暫獨立,然后有70年時間成為蘇聯(lián)的組成部分,最后在1991年再次獨立。
在圖謀搞垮和肢解奧斯曼帝國的同時,英國人和法國人還利用大戰(zhàn)機會奪取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爵士曾經(jīng)向威爾遜總統(tǒng)的私人密使豪斯上校透露,協(xié)約國并未打算讓德國有朝一日收回其殖民地,盡管有一點也很明確:協(xié)約國并未打算給生活在殖民地上的人民許以真正的獨立。
中國也成為帝國主義爭奪的第三個重要地區(qū)。大戰(zhàn)加速了戰(zhàn)前的趨向。日本人懂得,歐洲人自相殘殺將給日本提供機會。1902年,日本跟英國結(jié)成同盟。1914年8月,日本向德國宣戰(zhàn)。不久,它就占有了德國在中國的租界以及德國在太平洋的島嶼馬紹爾群島和加羅林群島。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即秘密的最后通牒,中國人被迫接受其中的大部分。日本由此開始把“滿洲”和華北變成一個獨占的保護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