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里,詹姆斯一伙埋伏好準備劫車,狄金斯想要在遠處布置燈具使光線從樹叢后面打透過來,從而在火車駛來之前看到樹木的層次。但是在開拍一小時之前,狄金斯決定把它們關掉,用放煙代替來營造氣氛。幸運的是,當時的風并不大,所以可以在離地面較低的地方放煙,在火車車頭光源的照射下造出濃霧效果。
這場戲沒用排演即完成了火車到來鏡頭的拍攝,狄金斯認為效果非常理想。整個場景中的光源只有火車車頭大燈和劫匪手中的油燈。
所有的油燈都用300K或500K的鎢絲燈替換掉。狄金斯讓照明師有時保留著煤油燈里的火焰,同時讓鎢絲燈藏在火焰之后,并且調低它的照度?;鹧婧蜔襞葜g遮上金屬片,這樣在畫面里就看不到燈泡了。在這場戲的其他鏡頭里,羅杰把燈泡直接放到燈籠里——兩個燈泡并排,這樣,燈泡微微地發(fā)出光亮,同時在亮度上又有緩慢搖曳的光感變化。在拍攝近景時,為了增加煤油燈的亮度,照明組偶爾用一只暖色的650W鎢絲燈與一張顆粒材質的金反光板相互反光。
火車頭大燈打出的光線真實可信地向前延展。當時的車頭上確實有一只燈,但是它絕不會像用做真正照明光源的5K Par燈那樣照度強烈。照明組還在火車車輪的地方放置了一些gag燈,發(fā)出微光的裸露燈泡,用來照透火車蒸汽,并在火車底部營造灼紅色的發(fā)亮效果。還有一個特效裝置,它可以打出火花,模擬車輪剎車的效果。有一個鏡頭,畫面中火車朝正前方駛來,看上去是直接撞到攝影機上然后又推著攝影機在鐵軌上滑行。在鐵軌上,機械組安裝了一架軌道車,上面有一個大型減震器,所以實際上火車撞到的只是軌道車,然后推動軌道車滑行。在這個特殊的鏡頭里,觀眾可以真實地看到從車底散發(fā)出的暖色光芒。羅杰還放置了一個小的銀反光板,它能夠從火車上的5K燈上反一些光,來使火車車頭有一些層次可見,不然的話,就很難為車頭打光了?;疖嚿习惭b了一個蒸汽發(fā)生器,這樣當火車停下,大團蒸汽即刻噴出,畫面中的杰西得以隱匿在迷霧之中。
這場戲的其他部分,包括室內場景,基本是由燈筒里裝有燈泡的“煤油燈”提供照明。在火車里面,所有的“油燈”頂上都裝有小的錫制帽蓋;“油燈”的內部放置了若干片銀箔紙,一圈5個300瓦燈泡,以及一個頻閃發(fā)生器,把它們組合一起,就產生了油燈暗暗搖曳的效果。這一切在銀幕上看起來不錯,但是如果在現場看到這些油燈,會發(fā)現這一切又并不合情合理,因為光亮來自錫紙冒蓋,而不是油燈本身。狄金斯在和美術部門的協(xié)調中做出這一選擇,因為羅杰知道安德魯想要攝影機和弗蘭克·詹姆斯(Frank James,由山姆·夏普德扮演)在車中做出一個連續(xù)動作。
這場戲中我們唯一一次使用傳統(tǒng)照明方式,是在拍攝和劫匪一同從山上跑向火車這個鏡頭時。劫匪們應該看起來是被火車頭燈照亮,我們設計使用了一個反光板反射10K的燈來營造蒸汽彌漫中的光照效果。當畫面中火車車廂最終出現時,觀眾可以看到車窗中,乘客被金色光線籠罩。這些光線由若干個175瓦的蘑菇形燈泡提供,燈泡被排列成10英尺的條形燈,所有的這些燈具被安裝在火車車廂的內天花板上。當在車廂內拍攝時,必須依靠仿制的“煤油燈”;當在車廂外拍攝時,又必須讓光線散透到車廂外的大氣中。
拍攝乘客鏡頭的靈感來自于安德魯給羅杰的攝影建議與參考,我認為它們是整部電影里最成功的鏡頭之一。在現場時,其實它們讓羅杰很焦慮,因為羅杰擔心那些燈會給乘客們帶來過度的照明,使畫面看起來過于夸張。
《老無所依》和《神槍手之死》的DI操作
狄金斯要為《神槍手之死》做跳漂處理,所以影片的部分DI工作在4K下操作,去除一些畫面中的雜漬。而大部分的DI工序是在做一些調校,調整細微的畫面反差、將日景戲中的室內外光比調整得更舒適。例如,畫面中看到的,詹姆斯劫車之前的露營地,是在陽光照度比較低的場地拍攝,但鮑勃·福特(Bob Ford)與弗蘭克·詹姆斯在鐵軌邊的鏡頭實際上是在另一個地點、另一個時間完成的。當天天空是灰色調,單個鏡頭看上去影調效果很好,但狄金斯用DI將整場戲的每個鏡頭影調調整得更協(xié)調。
在《老無所依》中,有很長的情節(jié)是從夜晚到黎明的完整時間跨度。對其拍攝難度和拍攝方法狄金斯和攝影組討論過很長時間。而DI對此非常適用,特別是在莫斯被狗追逐這場戲,上一個鏡頭天空是多云的,下一個鏡頭里的天就是晴的了,同時水面還有天空的倒影。在DI中,狄金斯用一個power window給天空增加高光部分同時又讓它反射在水面上。
狄金斯在開始拍攝之前獲知后期可能沒有時間親自做DI,于是在前期拍攝了很多試片。這樣,狄金斯的助手,邁克·哈瑟(Mike Hatzer)以樣片為準預先給影片調色。在康涅狄格州拍攝《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2008)時,技術人員給狄金斯設計了一整套調色系統(tǒng),狄金斯可以在每天晚上和周末休息時做素材的DI。同樣的方法狄金斯也用在了拍攝《決戰(zhàn)以拉谷》(In the Valley of Elah,2007)的時候。狄金斯說:“數字中間片的要求是,在DI的流程中,你得要親自參與。DI有如此多的變量可控,你必須親自把關?!?/p>
1.3 狄金斯2008—2011年工作近況
2009年,狄金斯憑借《革命之路》和《朗讀者》(The Reader,2008,與克里斯·門格斯[Chris Menges]聯(lián)合攝影)兩部影片,再次獲得美國電影攝影師協(xié)會年度大獎的雙提名。同時,狄金斯也為皮克斯動畫片《機器人總動員》(Wall·E,2008)和派拉蒙動畫片《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2010)任視覺督導(visual consultant)一職。(作者:董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