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決策力是君,執(zhí)行力是臣,解決力是神(2)

能解決問題的才是好員工 作者:施偉德


第一步——建立需求和目標

在制定任何決策前,可以先想想制定決策原先的目標和需求究竟為何?在做了決策之后,可以?到最好的結(jié)果是什么?唯有找出促成決策后最原始的需求,才能擁有清楚的決策方向。

第二步——判斷是否尋求員工腦力激蕩

制定決策可以由經(jīng)理人獨立完成,也可邀請員工群策群力,得到更多樣的選擇及想法。不過,在此想強調(diào)的是“如何適時地讓員工參與決策”。一般可以依照下列四項標準,判斷讓員工參與決策的必要性:

◆ 你是否有充足的信息制定決策?

◆ 員工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與必備的知識參與制定決策?

◆ 員工是否有意愿參與決策過程?

◆ 讓員工參與是否會增加決策的接受度?

第三步—?比較可供選擇方案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nèi)菀资芟抻谶^去的經(jīng)驗,以至于無法思考更多的選擇。因此,當決策不易判斷時,我們會建議經(jīng)理人再回頭思考基本需求,以刺激自己更多的想法,進而擬定最佳的決策。

究竟什么是基本的需求?如何創(chuàng)造更多的想法,以擬定最佳決策?這需要解決力的介入,舉例來說,半夜一點,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肚子餓”。于是,你想到晚餐時剩下的三文治。打開冰箱一看,這些三文治竟然不見了,只剩下奶酪。此時的你,該怎么辦?

如果回到基本需求,你的需求是“肚子餓”而非“三文治”。因此,在面對基本需?時,可行的解決方案不應(yīng)只有“三文治”,還應(yīng)有其它的食物。所以,奶酪就成了新的解決方案。

第四步——評估負面情境

就算是符合需求的最佳決策,也會因為一些因素的介入而產(chǎn)生非預(yù)期的麻煩。因此,你必須隨時思考負面情境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備不時之需。因此,最好能先針對可能的負面情境,設(shè)想應(yīng)對措施。

針對可能的負面情境,經(jīng)理人可以就下列問題進行較全面的思考:

◆ 你所擁有的信息正確嗎?信息來源是什么?無論從短期或是長期觀點,你都會下這個決策嗎?

◆ 此一決策結(jié)果對于其它正在進行的事項有?影響?這個決策對于組織其它部門是否會造成麻煩,或產(chǎn)生不良反應(yīng)?

◆ 哪些因素可能改變?這些改變有何影響?目前或未來組織高層、管理、技術(shù)的改變,對決策者有何沖擊?

第五步——確定最佳決策方案

在審慎進行前面的四個步驟,而且經(jīng)理人已能清楚掌握需求、目標、必須做的事、想要做的事,并確定評估負面情境后,此時通常已不難選出最佳的決策。

不過,我們?nèi)皂毺嵝呀?jīng)理人要小心別落入“分析的癱瘓(Paralysis of Analysis)”陷阱,因為猶豫不決,或認為所想的方案都不符合理想中的最佳方案,結(jié)果到最后一個?策也沒下,這是解決力極端匱乏的表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