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月球上沒有摩拉維亞兄弟會摩拉維亞兄弟會,最早起源于捷克,屬于德國的路德教派。又稱漂泊教友團。的教友?是不是還沒有任何一個教友使團訪問過這個屬于我們的異教星球?為什么不到那里培育文明教化?為什么不到那里傳播基督福音建立基督教會與教區(qū)?
——赫爾曼·梅爾維爾
1819—1891,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和詩人,代表作《白鯨》1851年在倫敦和紐約出版,遭到大西洋兩岸評論家的冷嘲熱諷,直到將近百年之后,才被認為是脫離歐洲影響的具有美國特色的代表作。
《白色夾克衫》(1850)。
只有寂靜無聲偉大無比;除此而外都軟弱無力。
——阿爾弗雷德·德·維尼
1797—1863,法國極富哲理性的浪漫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出身于軍人貴族世家。
《狼之死》(1838)。
黑暗冰冷寂寥無物空空如也的一切已經(jīng)被甩到后面?,F(xiàn)在這組脈沖群正在趨近一顆正常的黃矮星,在這昏暗朦朧的系統(tǒng)中,它開始噴灑溢出各式各樣緊隨其一起長途跋涉過來伴行的天體,被一團一團環(huán)繞的氫氣沖擊得正在抖動,穿透一叢一叢旋轉(zhuǎn)的大冰塊,沖破一簇一簇寒冷世界之中的有機云團,在這個寒冷的世界里,生命的先兆正在躁動,橫掃過一顆行星,侵襲了這顆已經(jīng)度過十億年初生期的行星?,F(xiàn)在,這組脈沖群正洗刷滌蕩著一個溫暖的世界,閃現(xiàn)藍色還有白色,正依托著群星燦爛的大背景,不停地旋轉(zhuǎn)。
這個世界有了生命,無拘無束,蓬勃興盛,種類繁多,形形色色,數(shù)量巨大,郁郁蔥蔥。在最高的山脈寒冷的巔峰之上,居住著會跳動的蜘蛛,海洋深處,基底高低不平,巖層突出的脊背不停噴涌,在高溫裂隙附近,居住著食用硫黃的蟲類。有的生命體只能生活在濃硫酸中,有的生命體被濃硫酸腐蝕得蕩然無存;有的有機物被氧俘獲鉗制拘禁得不能活動,有的有機物只能在氧氣中存活,實際上,它們需要氧氣進行呼吸。
一種特殊的生命形態(tài),具有那么些許的一點點智能,最近,已經(jīng)遍布整個行星。它們的前哨陣地已經(jīng)向下探查到海洋的基底,向上伸展到離星球不遠的近地軌道。它們繁衍分布到這個小小世界的每一個偏僻隱蔽的角落和拐彎抹角不被注意的桃花源。從夜晚過渡到白天的分界線一直不停地向西橫掃,隨著這條界限的移動,成千上萬的這類生靈執(zhí)行著禮儀般清晨的沐浴洗漱。它們有的穿著厚重的大衣,有的僅僅纏上一塊簡單的腰布;喝著各式各樣的飲料,咖啡、紅茶、綠茶和花茶;騎腳踏車,開汽車,坐馬車或騎著牛;思考學(xué)校布置的作業(yè),期盼春季的播種,擔憂這世界的命運。
這一系列射電波的先頭脈沖組曲折委婉地鉆入大氣和云層,撞擊到凹凸不平復(fù)雜多變的地面,其中一部分反射回太空。當?shù)厍蛟谒母采w之下旋轉(zhuǎn)時,后繼的脈沖組陸續(xù)到達,不僅淹沒了這顆行星,同時也吞沒了整個的系統(tǒng)。這些天體中的任何一個所能截獲的能量都非常有限,其中的大部分仍然不懈地努力繼續(xù)飛行——當這顆黃色的恒星及其隨從的星球完全深陷其中,這些脈沖組沿著完全不同的方向,進入墨色濃密的黑暗之中。
當班的值班員穿著一件待客綸品牌的夾克衫,后背上一個風格特殊的排球圖案,球形上方印著排成弧形的一行字“MARAUDERS”(強盜),走向控制大樓,值夜班。正巧一群射電天文學(xué)家剛剛結(jié)束談話會,離開大樓去吃晚飯。
“嗨,老兄,小綠人找了有多久了?五年多了,是不是,威利?”
他們這是善意的打趣和逗樂,可是他也能從玩笑之中聽出點嘲弄的話鋒。
“給我們騰出點時間,威利。”另一個人接著說,“類星體發(fā)光度項目正在全面展開,如果只給我們百分之二的設(shè)備使用時間,這個項目可就不知道要拖到哪年哪月了。”
“是呀,沒錯,賈克,一點沒錯?!?/p>
“我們在回溯宇宙的起源。我們的項目也是事關(guān)重大的——而且我們知道得很清楚,在此之外,另有一個宇宙;你不知道,那里就有一個小綠人1965年,蘇珊·卓絲琳·貝爾·波內(nèi)爾(1942—)在劍橋大學(xué)安東尼·休伊士(1924—)手下攻讀博士學(xué)位。她所使用的射電天文望遠鏡陣列,每四天作一次巡天掃描,從1967年7月開始,每隔四天,她就把400英尺長的記錄紙帶詳細地分析一遍。由于當時與設(shè)備配套的計算機尚未安裝,只能憑肉眼一段一段地觀察,貝爾需要從中排除人工的無線電信號,并把真正的射電波信號標示出來,工作十分枯燥。由于貝爾的耐心細致,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周期精確的脈沖信號,在與導(dǎo)師商量之后,決定采用新安裝的、時間分辨率更高的快速記錄儀加強觀測。
1967年11月28日,獲得了清晰的脈沖圖,天文射電源脈沖周期穩(wěn)定在1.337 301 13秒。由于精度如此之高,人們設(shè)想是不是地外的智慧生物發(fā)射的,設(shè)想它們身材矮小,身體為具有光合作用的綠色,可以自行吸收太陽能。這就是最早“小綠人(Little Green Man)”名稱的由來。可是貝爾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種類似“交通指示燈”的射電信號,因為這種射電天體具有固定的位置,天線接收的方向和速度也都不變,不像是小綠人的行為。如果那樣,它們所在行星的運動會影響信號的速度,從而產(chǎn)生多普勒現(xiàn)象,可是幾個月的觀測并未發(fā)現(xiàn)這種效應(yīng)。
1967年圣誕節(jié)之前,貝爾發(fā)現(xiàn)了第二個類似的天文射電源,周期為1.273 79秒,緊接著又發(fā)現(xiàn)了兩個,周期分別為1.188秒和0.253 071秒。她認為小綠人不可能在4個相距如此遙遠的天體上同時發(fā)射。隨著類似天體數(shù)量的增加,人們?nèi)諠u認識到這是自然想象。起初稱之為脈動射電源,繼之,稱“脈沖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