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出完整的生命(3)

活出完整的生命 作者:陳陽


問題只在于,我們能不能面對,能不能真正接納自我的另一面。我們能不能進入那個角落,注視一下長久以來我們避開和否認、一味打壓的那個“我”呢?我們能不能掬起內心的溫柔,感動自己,也感動世界?

當你掬起這捧溫柔,遵循正確的技巧,將那個部分整合進自己的內在,你將擁有一個真正健康的自我。完形治療之父皮爾斯(Frederick S. Perls)用詩意的語言描述出這樣充滿欣喜、令人耳目一新的健康的自我:

在(健康的)自我擁有可資運用的力量時,他確實不再會有固定的安全感。他也許會有一種隨時隨地準備好的感覺:接受驚喜的發(fā)生,對于可改變的現(xiàn)實有某種執(zhí)著的樂觀主義,從不停止探索或是感到厭倦……

生命的圓滿并非誕生自不真實的操控,例如控制他人與環(huán)境,而是誕生自真實的自我實現(xiàn)。

擁有健康的自我,你必然會收獲圓滿的生命、幸福的人生。健康的自我應具備這樣一些心靈的品質:

活在當下;保持察覺;耐心有恒;自覺改變。

這正是本書第三部分要重點與大家討論的。

一我是我,還是我的形象?

在生物界,只有人類會想盡辦法“不成為自己”,強迫自己以“應該”的樣子表現(xiàn),這就是心理學所謂“應該主義”。

“應該主義”企圖表現(xiàn)“自我形象”,卻排斥、鞭撻“自我”本身。這種企圖可以創(chuàng)造出自我形象,然而遠離了真實的自我。要創(chuàng)造出自我形象,就必須去假裝、扮演,把成長變成表演,衍生出種種的虛情假意——這就是人生讓我們備受煎熬的深刻原因。

你了解自己嗎?

佛家講人生的苦難,有所謂四苦:生、老、病、死。

衰老、疾病、死亡很苦,對我們來說是很容易理解的,而且還會引起強烈的共鳴。但出生、長大是苦難的嗎?對很多人來說,最快樂的時光正是童年。

生之苦究竟是什么?回想一下,幼年、童年時期,我們開始接受的早期教育,是不是總在引導我們否定、壓抑自己的真實本性?是不是總是引導我們,要對自己生命中的許多真實面感到羞愧?

我們不可以嘴饞想吃就伸手向別人要,這是“很沒面子的”;我們不可以碰了頭就咧嘴哭,因為這樣表現(xiàn)“不夠勇敢”;我們不可以隨便把小朋友領回家,因為這“有點傻”;我們不可以向來客說:“我爸爸說他不在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