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最深信不疑的念頭是什么

平常禪 作者:(美)艾茲拉·貝達


接下來的幾天,每當沮喪或焦慮生起時,我立刻問自己最深信不疑的念頭是什么。當這些念頭變得清晰可見時,我就會標示出它們:"心中的妄念是:什么也無所謂了。""心中的妄念是:我永遠也修不到家了。""心中的妄念是:這又有什么用?"我時常必須在同一個念頭上重復地標示。然而,心中的劇情一旦變得明顯易見,就會比較容易回到肉體上的情緒能量,不過內心仍然會抗拒身體上的不適感,尤其是心窩一帶的焦慮感以及那股快要毀滅的感覺。我不斷地將覺知拉回到身上的覺受,濃稠的情緒便開始有了轉變。它不再顯得那么堅實,而開始化成細碎的、被加上標簽的念頭,以及不斷在變化的各種感覺。即使殘余的感覺仍然存在,我也不再將其視為沮喪或焦慮了。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借由體證的修行方式,我們雖然仍舊感到焦慮,但至少不會完全認同它了。我們不再完全認同"我"或"我的焦慮",而能夠將覺知的范圍拓展到所謂的"目睹"狀態(tài)。在這個拓展出的空間里,我們可以因為享有一份寂靜感而體驗到當下所發(fā)生的事。我們的覺知就像是一片開闊的天空,而包涵在這份覺知里的所有內容--思想、情緒及各種心態(tài)--就像是過眼云煙一般。隨著我們對自己情緒的體證,我們越來越能理解它們并不像表面那般濃稠與真實。這個被我們稱為情緒的東西,只不過是一堆錯綜復雜的思想和感覺罷了。它如同云煙一般,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然而只有親身體證每一個當下的身體實況,才能真的領悟到這一點。

至于在靜坐中的禪定經(jīng)驗呢?那種寂靜、安詳與清明的愉悅感又代表著什么意義?我們?yōu)槭裁床辉敢獍沧≡谶@種狀態(tài)?我們?yōu)槭裁磿撾x這看似正向的當下?有時我們脫離當下是非常堅決而快速的,就好像那一刻充滿著危機似的。然而它的危險性到底是什么?因為,安住在當下而妄念減少時,自我的實存感就會松動。缺少了這個自我認同的地基,我們確實會覺得危險。越是放松,無所依恃的感覺就越強,因此,抗拒當下,想要重返思維世界的傾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想得到解脫,就必須練習回到無所依恃的當下。

然而我們?yōu)槭裁匆祷氐疆斚??為什么回到當下那么必要?因為借著它,便能和實相產(chǎn)生連結。只有跟實相產(chǎn)生連結,才能讓我們體驗到人人都向往的滿足感。即使當下這一刻我們都陷在恐懼中,解脫的關鍵仍然在于體證身上所出現(xiàn)的恐懼感。多年來的制約、未經(jīng)治愈的創(chuàng)傷以及為了保護那些創(chuàng)傷而鍍上的外殼--這一切都埋藏在我們的細胞里--都可以因此而被覺察到。體證能夠轉化我們,因為它可以穿透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細胞記憶。在目睹的開闊覺知里,緊縮的自我和它的痛苦情緒便開始化解,這時我們就能如實看待它了:一些錯綜復雜信以為真的念頭,加上不悅的感覺和古老的記憶!這時我們就不再認同這份狹窄的自我感,而開始認同更寬更廣的覺性了。

體證可以讓我們理解,我們比這副肉身和這出個人的戲碼還要寬廣得多。愿意回到當下身體的實況,不但讓我們和生命無限的能量產(chǎn)生連結,并且使我們感受到這股能量灌入我們受限的肉身中。我指的并不是在修道院閉關多年才能達到的神秘境界,而是只要愿意安住于生活經(jīng)驗就能體悟的狀態(tài)。修行一定會遇到阻力,我們會產(chǎn)生"這是不可能生效的"以及"我永遠不可能做得正確"之類的論斷,這時的忠告仍然是要堅持不懈--如實認清那些論斷和阻力--然后回來安住于真實的經(jīng)驗之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