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閑話辛亥:發(fā)生在僻地山鄉(xiāng)

歷史的碎片 作者:張鳴


應該說,自所謂的“同光中興”之后,政治的重心已經開始從中央轉移到了地方,開始了所謂的督撫專權的時代。然而到了新政時期,政治的發(fā)散趨向進一步加劇,各地大小的紳士以及新市民,開始成為地方勢力新的代表,他們的利益不是可以被忽視,而是恰恰要逐漸滿足,如果不滿足,連要求立憲都搪塞,他們對朝廷的三心二意,就消解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恰是在朝野離心離德的時候,由滿族貴族把持的中央政府,卻一廂情愿地力求將已經散在地方的權力收回中央,甚至收回到滿族貴族自家手里,結果是在最不該得罪人的時候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從紫金縣的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在這個僻地小縣最“牛氣”的人,就是鄉(xiāng)紳鐘榮山,手中握有槍把子和印把子的哨官和知縣都不得不讓他三分——不,至少七分,他不僅敢于捆起了“執(zhí)行公務”的防勇,而且理直氣壯地倒打一耙,要求本來有理的防營賠償損失和賠禮道歉。個中的“理直氣壯”,細想起來倒也不是全為無因,因為鐘榮山維護的不僅是他個人的面子,還有新學堂的利益——這恰恰是代表著時代潮流的東西。凡是代表潮流的東西,都具有天然的正當性。其實,這個鐘榮山一點都不革命,甚至不同情革命,后來革命到來的時候,他還是反動派,但是并不耽誤他在革命前包庇一個革命黨嫌疑的學生。

在今天看來,義和團失敗以后的清政府處境的確很難,不變革吧,王朝要亡,變革吧,革命黨這種洪水猛獸的東西在求新學習的過程中就溜進來了。然而,從省城到縣城的紳士們卻沒有這樣的兩難,他們只管求新趨時,新的事業(yè)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著他們的利益,甚至標志著他們地位的攀升。諮議局和自治局給了他們上干朝政,下斷鄉(xiāng)里的權力,而他們的子弟又紛紛進了學堂或者出了洋。雖然大家都知道從新軍到新學堂,里面凈是革命黨,但不同的是,朝廷在追查,而紳士卻在庇護。那些在內地活動的革命黨人,除了那些鋌而走險的,有幾個沒有受到過原本并不同情革命的紳士的庇護呢?實際上隨著新政的推進,紳士已經將革命與學習西方看成是一類的事情,他們明知道學堂里的先生思想不安分,但卻聽任其將自家的子弟教得離經叛道。我曾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jié),在革命真的到來之際,學堂的師生幾乎都沖到臺前,鄉(xiāng)紳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學堂的學生是“懂革命的”,樂意將他們推到臺前,哪怕那些學生僅僅還是些不諳世事的娃娃。

盡管我們說紳士階層是歷代王朝的支柱,但每當大廈將傾之際,他們總是比別人更早地棄樹而去,將目光只盯在自己的地方范圍之內。晚清時節(jié)當然也不例外,只是晚清的紳士們自以為手頭多了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他們手中的求新事業(yè),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對此還不甚了了,但他們相信那是已經被西方證明具有魅力的東西。

這也許就是紫金的鄉(xiāng)紳鐘榮山毫不猶豫地選擇庇護學生對抗防營的真實背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