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星期二
埃勒里原以為自己和萊特鎮(zhèn)再無瓜葛了。他甚至還對那座小城萌生出一種莫名的依戀,正如一個男人回首兒時故土之際,離愁別緒會將前塵往事絲絲縷縷都透析在眼底。他總愛說,雖然生在紐約,但萊特鎮(zhèn)才是他的心靈家園--那是一座榆樹成蔭、路面遍鋪鵝卵石的小城,旁逸斜出的小街蜷曲于溪谷農(nóng)莊之間,依傍著新英格蘭地區(qū)最具母性溫情的柔美山脊。此地終年綠意盈盈,鮮有雪飄;田野井然羅列,空氣中滿蘊芬芳,山巒愜意地舒展胸懷。小鎮(zhèn)沉淀在他的記憶里,有如一顆晶瑩透亮的鉆石抑或祖母綠。
絕非一顆紅寶石,只因那鮮血的顏色委實令他不快。
而眼前這個信封仿佛正散發(fā)著紅寶石般的兇光。
埃勒里又將它細細檢查了一遍,暫時未觸及其中的內(nèi)文。
這個表面光滑、略帶褶皺的淺藍色紙信封,幾乎在美國每個便利店里都可買到。他確信,自己手中這一個必定來自萊特鎮(zhèn)上村那家廉價小賣部的文具柜臺。這個店距離愛打盹的J·C·佩蒂格魯那家房產(chǎn)經(jīng)紀所只有幾步之遙;從小賣部靠著上惠斯林街那一邊可望見薩莉小姐的茶室,萊特鎮(zhèn)上流社會的女士們天天都要聚攏來品嘗薩莉小姐最負盛名的拿手甜品--點綴著菠蘿、棉花糖和堅果的奶油慕斯。哦,萊特鎮(zhèn)!倘若你在小賣鋪的門口沿下大街望去,恰恰可見廣場中央小城建立者杰里爾·萊特那滿布苔蘚的青銅雕像端坐于銹跡斑斑的馬背上;再往后,古老的霍利斯飯店那嶄新的遮陽篷占據(jù)了廣場西側的大半弧線,想必飯店客房里依然能找到前幾任管理者為方便房客夜間使用而放置的陶瓷痰盂。街對面毗鄰路易·卡恩珠寶店的,是科特-瑞特制藥有限公司刷白的熒光燈招牌--這就是萊特鎮(zhèn),清晰得如同親見的萊特鎮(zhèn);這封信像一架照相機定格了埃勒里眼前的幻影,不由令他心煩意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