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164~233),字仲翔,東吳大學(xué)者。為孫權(quán)謀士,因秉性剛直,屢遭貶斥。漢建安二十四年(219),獻策取江陵、公安,擒殺關(guān)羽。
1958年,毛澤東讀《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內(nèi)稱漢建安二十二年(218),“及蒙代(魯)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jié)好。后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yè),以治病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批語:“《魏志》此時操在漢中,因夏侯淵之?dāng)≌坏弥?,聞襄陽圍急,東歸到洛陽即死,非在居巢也。”(《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58頁。)
“操在漢中”,曹操系漢東建安二十四年(220)三月,因夏侯淵敗死,所以由長安出斜谷至漢中,在與劉備相持兩月后,五月回長安。時因關(guān)羽軍由南郡(今湖北江陵)北圍襄陽,七月,于長安先后派出龐德、于禁援曹仁圍軍。同月,孫權(quán)攻合肥。十月,曹操由長安至洛陽,又派出徐晃軍援襄陽;他未去居巢(今安徽桐城南)。翌年正月,孫權(quán)斬關(guān)羽之首于洛陽。十幾天后,曹操病死。
相關(guān)故事,見《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治風(fēng)疾神醫(y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shù)終》。
據(jù)陶魯笳回憶:1958年,從第一次鄭州會議到上海會議,據(jù)我了解,毛主席一直在精讀陳壽的《三國志》,并針對當(dāng)時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講《三國志》中的許多人物,講的最多的是曹操和郭嘉。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謀臣,毛主席說此人足智多謀,協(xié)助曹操南征北戰(zhàn),策謀帷幄,出了許多好主意,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陶魯笳:《一個省委書記回憶毛主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頁。)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曹操手下謀士,以多謀善斷著名。官渡之戰(zhàn)前,他正確分析袁紹有十?dāng)。懿儆惺畡?,并提出東取呂布然后北擊袁紹的戰(zhàn)略。建安十二年(207),隨曹操北征烏桓,中途病死。其故事在《三國演義》中開始于第十回《勤王室馬騰舉義,報父仇曹操興師》?!豆蝹鳌?,見陳壽《三國志》卷十四。
1958年,毛澤東讀《三國志·吳書·全琮傳》所引《江表傳》:“(孫)權(quán)使子登出征,已出軍,次于安樂。群臣莫敢諫。琮密表曰:‘古來太子,未嘗偏征也。故從曰撫軍,守曰監(jiān)國。今太子?xùn)|出,非古制也?!迸Z:“都是廢話。”(《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62頁。)
全琮(?~249),吳國將軍,吳郡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孫權(quán)婿,任衛(wèi)將軍等要職。其故事在《三國演義》中見于第九十六回等處。
1958年,毛澤東讀《三國志·吳書·呂岱傳》:“(士)徽聞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岱皆斬送其道。”批語:“殺降不武。”(《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63頁。)
呂岱(161~256),吳國官員,廣陵海陵(今江蘇泰州)人。在任廣州刺史時,殺死意圖抗拒的士徽等人。他任大司馬、上大將軍。其故事在《三國演義》里見于第一百零八回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