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黃帝時代的青銅刀,長12.5厘米,甘肅東鄉(xiāng)縣出土。
從周代開始,諸多學(xué)者就將黃帝視為中國法律的創(chuàng)制者?!豆茏?任法》上說:“故黃帝之治也,置法而不變,使民安其法者也;”《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載:“黃帝治天下,法令明而不暗;”《北堂書鈔》引太史公《素王妙論》說:“黃帝設(shè)五法,布之天下;”《商君書?畫策》中有:“神農(nóng)既沒,以強(qiáng)勝弱,以眾暴寡,故黃帝作為君臣上下之義、義子兄弟之禮、夫婦妃匹之合,內(nèi)行刀鋸,外用甲兵?!边@里的“刀鋸”代指法律。從法定農(nóng)桑到法定“尚禮義”,顯然黃帝是用法律作為統(tǒng)治國家的手段的。
今天,我們不能一窺“黃帝法典”的全貌,只有《漢書?胡建傳》收錄了一條軍事方面的法令:壁壘結(jié)成以后,穿洞違反結(jié)營規(guī)定,這就是奸邪的事,奸邪的人處死。(原文:《黃帝李法》曰:“壁壘已定,穿窬不繇(由)路,是謂奸人,奸人者殺?!保?/p>
2.道/法原文明的發(fā)展期
儒家的德治神話
為了論證德治和人治的合理性,早期儒家從堯舜時代至西周的歷史中樹立了許多德治盛世和盡乎完美無缺的道德典范,這些都是以否定歷史真實(shí)為高昂代價的。
舉例說,儒家大力推崇的堯禪讓舜一事遠(yuǎn)非那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舜很可能是囚禁了帝堯和太子丹朱之后才奪取得皇位的。
據(jù)《竹書紀(jì)年》記載,堯晚年德行衰弱,舜囚禁了堯,并為難丹朱,使丹朱不能見到其父。(原文: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fù)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韓非子?說疑》也說,“舜逼堯”。
舜鏟除異己,可謂殺人如草,據(jù)《尚書?堯典》、《史記?五帝本紀(jì)》等史籍載,正是在舜的勸說下,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qū)逐到三危,把鯀殺死(一說流放)在羽山。
舜為什么要建言殺鯀呢?很簡單,鯀曾經(jīng)反對舜繼位。《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第三十四》中記述說堯想把天下傳讓給舜,鯀勸諫道:“不吉利?。≌l會把天下傳讓給平民呢?”堯不聽,起兵在羽山郊外誅殺了鯀。共工又勸諫道:“誰會把天下傳讓給平民呢?”堯不聽,又起兵在幽州都城殺了共工。于是天下沒有人敢說不要把天下傳讓給舜了。(原文:堯欲傳天下于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于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諫曰:“孰以天下而傳之于匹夫乎?”堯不聽,又舉兵而誅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無傳天下于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