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之所以選擇這里登陸,是因為從維爾河口到阿羅門奇之間正處在美軍猶他海灘和英軍海灘當中,位置非常重要,而這段32公里長的海岸只有這一段還勉強可以登陸,其余地段都是三十幾米高的懸崖絕壁。盟軍由于情報有誤,認為這里的德軍守備部隊只有一個團的兵力,還多是后備役人員,沒有裝甲車輛,戰(zhàn)斗力很差。而實際上隆美爾在3月份就將德軍精銳的352步兵師全部調往諾曼底,而352師的一個主力團就駐守在“奧馬哈”灘頭??上е钡降顷懖筷牫霭l(fā)后,盟軍情報機關才找到352師的下落。
登陸當天天氣狀況極端惡劣,海面上風力五級,浪高12米,有10艘登陸艇因風浪太大而翻沉,艇上所載300名士兵就在海面上掙扎。漆黑的夜晚讓登陸艦起錨困難重重,而且危機四伏。裝載64輛攻擊東、西灘頭的兩棲坦克的16艘坦克登陸艦,在海上劇烈地顛簸著,笨拙地移動著。士兵們又冷又濕,當?shù)竭_海灘時,士兵們已經精疲力盡。更糟糕的是盟軍在登陸前的火力準備中,為達成戰(zhàn)術上的突然性,在預先航空火力準備時沒有對這一地區(qū)進行轟炸。6點30分,第1步兵師的第一批步兵到達“奧馬哈”灘,多數(shù)都搞錯了地方。直到6時45分,水陸坦克和裝甲車輛才駛上海灘,可剛上海灘,就被德軍炮火摧毀了好幾輛。
緊接著,第一批1500名士兵開始突擊登陸,因為海中有一股向東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的硝煙,使得士兵難辨方向,隊形也變得混亂。上陸時士兵們要先趟水涉過1米多深,50-90米寬的淺水區(qū),再要通過180-270米寬毫無遮掩的海灘,才能接近到堤岸,而且這一切都在德軍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下。所以在最初的半小時里,這1500名士兵根本無法投入作戰(zhàn),只是在淺水中、海灘上為生存而苦苦掙扎。
在第一批登陸的8個連中只有2個連登上預定海灘,這些部隊立即遭到敵人的機關槍、迫擊炮和火炮的猛烈射擊,被德軍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后續(xù)登陸艇也一直找不到通路,擁塞在海灘上,聽任德軍炮擊,無處隱蔽。匍匐在沙灘上和淺水中的人無法還擊,也無法隱藏在擱淺的登陸艦后面,大多數(shù)兩棲坦克都被擊毀。
沒有大炮支援,幾個小時內,海灘上鮮血橫流,連海水都染紅了。美軍在西段沒有一個人沖上海灘,在東段也僅僅占領了9米寬的一段海灘。海面上擠滿了登陸艇,秩序異?;靵y,海灘勤務主任只好下令只許人員上陸,車輛物資一律暫時不上陸。此時,布萊德利根據(jù)幾份零星的通訊和軍艦望哨的報告,知道登陸遇到極大困難,勝利幾乎不可能了,他打算放棄在“奧馬哈”的登陸,讓美軍第5軍后續(xù)部隊在猶他海灘或英軍的灘頭登陸。
然而,美國海軍為“奧馬哈”海灘帶來了轉機。由于海灘登陸部隊長時間沒有任何聯(lián)絡信息傳來,海軍指揮官意識到“奧馬哈”海灘上的形勢已經極為嚴峻,于是不顧觸雷、擱淺和被155毫米海岸炮炸翻的危險,下令讓17艘驅逐艦前進至距海灘僅730米處,近距離為登陸美軍進行火力支援。而美軍的敢死隊此時也爬上了霍克海角,結果發(fā)現(xiàn)所謂155毫米海岸炮居然是電線桿偽裝的。美軍的驅逐艦大膽靠向海灘,向德軍火力點逐一開火,強大的火力打得德軍毫無招架之力,只得掛白旗乞降。
美軍驅逐艦的積極援助,逐步壓制住了德軍的火力,為海灘上的美軍攻擊創(chuàng)造了條件。第1步兵師16團團長泰勒上校喊道:“我們待在這里只有死路一條!我們死也要向前沖!”在他的帶領下,海灘上的美軍盡管傷亡慘重,但仍舊組織殘余部隊前仆后繼,連續(xù)爆破,炸開封死的出口,終于沖過堤岸。天黑時,美軍正式登陸成功。
在此次戰(zhàn)斗中,第1步兵師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代價,一天內3000人傷亡,僅16團就將近1000人傷亡。布萊德利后來回憶道:“‘奧馬哈’灘簡直是一場噩夢。直到今天,一想到1944年6月6日那里發(fā)生的事情,就會感到一陣陣痛苦。我曾多次回到那里,悼念死在灘頭的勇士。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人們也不會忘記那些僥幸活到勝利之日的人們。那天,踏上‘奧馬哈’灘的人,個個都是英雄?!?
(四)突破“齊格菲防線”
諾曼底登陸作戰(zhàn)結束后,第1步兵師繼續(xù)向北推進,不久解放了比利時的列日市,接著突破“齊格菲防線”,進逼德國本土。該師進攻的第一個目標是德國的亞琛。10月21日,德軍守城司令終于抵擋不住美軍的進攻,棄城投降,這是二戰(zhàn)期間美軍攻占的第一個德國城市。接著,第l步兵師越過萊茵河,繼續(xù)向德國縱深推進。
12月16日,納粹德軍不甘心于失敗,以10個裝甲師、14個步兵師的兵力在阿登地區(qū)發(fā)起大規(guī)模反擊。當時第1步兵師正在休整,第1步兵師26團立即被派去阻擊德國第12裝甲師。12月17日,16團在威斯墨斯以北18團在尤盆南殲滅了一支德國空降部隊,俘獲了德軍團長馮·赫德特。1945年1月15日,美國第1步兵師發(fā)起反攻,再次越過“齊格菲防線”,攻占雷馬根大橋的橋頭堡。時至4月1日,該師已向東推進240多公里。4月8日,該師越過威塞河,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內。5月8日,納粹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在4年的戰(zhàn)爭中,第1步兵師共作戰(zhàn)443天,參加大小戰(zhàn)役幾十次。其參戰(zhàn)時間之久,俘虜敵人之多(10萬人以上),獲得勛章之多(軍團勛章20枚,個人榮譽獎章或勛章20752枚,其中美國陸軍最高獎“榮譽勛章”16枚),在美軍各師中名列前茅。而它付出的代價也居美軍前列,共傷亡21023人,傷亡人數(shù)幾乎等于全師編制的總人數(shù)。戰(zhàn)爭結束之時,部隊中曾參加過北非作戰(zhàn)的老兵已不足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