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當十會為你贏得更多的機會,因為機會永遠青睞卓越的員工。只有從來都不辱使命的員工,才能讓上級很放心地把機會給他,沒有領導會拿企業(yè)的輸贏給不成器的員工去賭。
曾名列香港富豪榜第三位的鄭裕彤集”珠寶大王“、”地產(chǎn)大鱷“、”酒店巨子“等頭銜于一身,是香港金行龍頭老大”周大?!暗恼崎T人。鄭裕彤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他付出了努力,也正是因為這些努力讓他有了更多成功的機會。
1925年8月26日,鄭裕彤出生于一戶貧寒的家庭。為了養(yǎng)家糊口,小學畢業(yè)后,鄭裕彤就走上了打工的道路。
1940年,15歲的鄭裕彤便到父親的朋友周至元所開的”周大福金鋪“去當學徒。他從雜役干起,每日早早趕到金鋪掃地、抹灰、倒痰盂、洗廁所。等弄停當了,其他伙計才姍姍而來,開鋪門做生意。鄭裕彤與一般的伙計不一樣,他還特別愛動腦筋,想事情總會比別人想得更多,什么事情到他手里總會給人出乎意料的結果。
一天,周老板派鄭裕彤去碼頭接一位香港親戚。這時候,有一位南洋僑商上碼頭后,就向人打聽上哪兒能兌換港幣。鄭裕彤靈機一動,就走上前說周大福金鋪可以兌換,價格也最公道,隨即,鄭裕彤就把這位僑商帶進了周大福金鋪,之后又趕回碼頭接香港來的東家親戚。鄭裕彤的這一舉動得到了周老板的肯定,周老板也慢慢地留意起這個有心的小伙計。
還有一次,伙計們開工好一會兒了,鄭裕彤才氣喘吁吁地跑進來。周老板很奇怪,鄭裕彤平日里比誰都早到啊。于是他把鄭裕彤叫到辦公室,便問他為什么遲到。
”我看人家珠寶行做生意去了,“鄭裕彤回答,”我看別人家的生意比我們店里做得精明,只要客人一踏進店門,店里的老板、伙計總是笑臉相迎,有問必答;無論生意大小,一視同仁;即使這回生意做不成,但給人家留下了一個好印象,下回還會光顧!“
周老板聽了之后十分高興,他當然明白,這些都是經(jīng)商的訣竅,但能從一個小學徒口中說出來,就更加難能可貴了。他沉吟片刻,又問:
”就是這些了?“
”當然還有,店鋪一定要選取在生意旺地,門面要裝潢得新穎別致,珠寶行和金鋪更要豪華氣派,不能簡陋。“
鄭裕彤這一席話讓老板對他更是刮目相看,老板認定這個小伙計將來會有前途。自那以后,周老板總是有意識地培養(yǎng)鄭裕彤,提拔他當?shù)昀锏闹鞴?,使他能施展才華,并且還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了他,以便他能更踏實地替自己打理生意。
再后來,鄭裕彤的機會便不請自來。1945年,周老板讓鄭裕彤到香港大道去開設一家分店,鄭裕彤欣然接受了這個指令。
為了顯示出周大福金鋪的富貴氣派,鄭裕彤幾乎跑遍了港九所有的金銀珠寶行,集各家所長后,進行了一流的裝修。不久,分店的經(jīng)營就上了正軌,營業(yè)額也日漲月升。后來,周老板便把經(jīng)營權全權交給了鄭裕彤。至此,周大福金鋪實際上已經(jīng)是鄭裕彤獨掌大旗。
如果當年鄭裕彤也像其他員工一樣,只是埋頭死干活,不能將工作做到最好,引起老板的注意,他是不可能有這么大的發(fā)展機會的。這就是以一當十的員工與普通員工的差別所在。
普通的員工,只是按照固有模式工作,而這種工作態(tài)度是不可能讓他有很大發(fā)展機會的。能做到以一當十的員工,總是善于創(chuàng)新,也總能創(chuàng)造奇跡,還能讓老板覺得他不可替代,也因此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下面關于馮躍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證明。
馮躍所在一家服裝公司,在他調(diào)來不久后,底下的一個生產(chǎn)車間就出了大問題。有一批男裝針織外衣因為沒做好縮水測試,出現(xiàn)了成衣制成品普遍縮小的情況,無法發(fā)貨。制成品一旦作廢,將是一筆很大的損失,公司急忙召集相關人員連夜討論處理辦法。
在討論會上,眾人七嘴八舌,紛紛出主意,可全都是以次充好或者干脆當做次品賣掉的餿主意,沒有一個主意讓老板滿意。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馮躍站了起來,他主張把所有縮水成衣重新加工,根據(jù)實際尺寸制成相對比例的童衣,這樣既可以減少廠里的經(jīng)濟損失,也可以避免損壞廠里的名譽。這個建議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認同,他立刻拍板決定由技術部負責設計,由馮躍負責監(jiān)督和聯(lián)系銷售。
不久,童衣完成了,但馮躍檢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很多并不合格,還存在很大的質(zhì)量問題。于是他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堅決要求返工,并為此得罪了一些人。老板在得知這件事后,找他談話,拍著他的肩膀說:”你做得對,廠子的名譽和牌子最重要,如果再有什么問題,讓他們直接來找我。“
在老板的支持下,馮躍的返工要求得到了順利執(zhí)行,制成后的童衣也迅速找到了銷售商,并且銷量出奇的好。在這次歪打正著之后,廠里又建起了童衣制作車間,進一步擴大了生產(chǎn)規(guī)模。
馮躍也因為這次的出色表現(xiàn)得到老板的嘉獎,并在一年之后,榮升部門銷售主管。
一個以一當十的員工,必定是能替企業(yè)著想的人,他們知道只有企業(yè)發(fā)展了,自己才能得到發(fā)展。企業(yè)的牌子是砸不得的,馮躍深諳這個道理,也因此與別人相比較目光更為深遠、更勝一籌,也因此比別人發(fā)展得更快,機會也更多。
有人總抱怨自己沒有機會,或總是錯過機會,卻從不問問自己究竟為企業(yè)做了什么,又能夠貢獻出什么。機會始終只青睞那些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財富的人,那些以一當十的人,那些能夠拉著企業(yè)在市場競爭的大道上奔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