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英國的“移民”與“土著”的融合,其實是征服者與被征服者之間的緊張較量。而在這個較量的過程中,“揮拳”的基因都被兩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這個角度來看,說英國人善于揮拳毫不為過。不過,只會在英國島內揮拳的時代終會過去,英國人會將目光轉向外部世界,而“拳頭”也會落在英國以外的地方。
英國人最先對外揮拳的地區(qū)是歐洲大陸,而歐洲大陸也感受到了英國這個島國的厲害。從14世紀開始,英國和法國斷斷續(xù)續(xù)進行了長達116年的百年戰(zhàn)爭,在這場世界上最長的戰(zhàn)爭中,法國人吃盡苦頭。盡管百年戰(zhàn)爭最后以英國勢力被趕出歐洲大陸這樣的結果而告終,但英國還是在揮拳中嘗到了甜頭,同時也激發(fā)了英國人征服世界的欲望??梢钥吹?,在后來的幾個世紀中,英國經(jīng)歷了韜光養(yǎng)晦的歲月后,便開始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海外擴張。與西班牙的爭霸,可以說就是這個天生的海洋民族又一次摩拳擦掌的結果。
話又說回來,英西爭霸之后,雖然英國是向歐洲、向世界展現(xiàn)了自身的實力,但這個實力還不足以讓英國力壓群雄,尤其是之后的英國還陷入了內戰(zhàn)的泥潭。所以,進入17世紀,英國也依然未能成為大西洋舞臺上的拔頭籌者。不過,英國仍在不遺余力地證明自己的實力。
在英國內戰(zhàn)結束后,其恢復了對外擴張路線,并大力發(fā)展海軍。而17世紀50年代,英國更是向當初利用西班牙衰落而壟斷了世界貿易的荷蘭揮起了拳。為此,兩國先后進行了三次海上戰(zhàn)爭。那個時候的英國,也算是個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國家。或者說,英國更多的是被人們想象成了一個歐洲強國。事實上,當時的英國仍未充分具備對他國施加影響的能力。這一點,在英國與荷蘭的三次海上戰(zhàn)爭中可窺見端倪。之前,英國人盡管已經(jīng)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但當他們面對荷蘭的艦隊時,也并不是從容不迫。換言之,那時的英國海軍不過是稚嫩的孩童,而沒有一支傲視群雄的海軍,英國也就不可能成為統(tǒng)治海洋的世界貿易國家。
對于這點,英國人自己也是知道的。怎奈當時的英國社會正處于一個裂變的狀態(tài)——議會和王權斗得不亦樂乎。政治權力結構的不穩(wěn)定讓英國如處蛻皮的軟弱時期。這樣一來,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國際爭霸上,英國的抱負都未能得到全面舒展。
英國蛻變的過程是漫長的,所幸的是,這個階段的英國倒不是終日硝煙彌漫。也正因如此,英國國內的經(jīng)濟才得以延續(xù)發(fā)展。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內政變化的時期,歐洲大陸國家也正斗得熱火朝天。尤其是1618至1648年的三十年戰(zhàn)爭,諸多歐洲國家被卷入其中,這里面有不少就是英國的對手,比如法國。同是野心勃勃的國家,它們因為自顧不暇而沒來得及利用英國的軟弱而乘機打擊它。就是這樣,英國才沒有因內部變革而導致外敵入侵,其改革的成果也才得以保留下來。
17世紀80年代末,英國的政治風暴最終平息。與之同步,英國對外擴張的野心也越發(fā)膨脹??梢哉f,那時的英國已是脫胎換骨。一方面,在克倫威爾時期,“護國公”克倫威爾率軍隊入侵了愛爾蘭,征服了蘇格蘭,最終使英國的內部達成了某種程度的統(tǒng)一。另一方面,英國通過三次對荷蘭的開戰(zhàn),最終成功打擊了當時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奪取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建立了海權—貿易—殖民地的帝國主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