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西班牙,再是荷蘭,英國通過戰(zhàn)爭來改變自己的不利地位。不過,英國海上爭霸的真正對手并非西班牙和荷蘭。
先說說西班牙。西班牙落了個“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場,其實是它自己種的果。不錯,新航線的開辟為西班牙統(tǒng)治者帶來了大批的財富,但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因為西班牙統(tǒng)治者終日只知沉湎于斂財,對國內(nèi)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漠不關(guān)心,只知道通過對工商業(yè)征收重稅來滿足自己的奢靡生活。不想方設(shè)法使財富增值,使資本增值,只知道揮霍,如此一來西班牙的經(jīng)濟怎能不衰落?恰逢其時,英國與之爭霸,不過是加速了西班牙的衰落。
再說說荷蘭。無論就國土面積還是人口來比較,荷蘭與英國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再者說,英國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利——荷蘭的大部分運輸都必須得通過英吉利海峽,而英國在這個位置上可以以逸待勞,隨時卡死荷蘭的海上生命線。從這個角度而言,荷蘭不具備與英國長期競爭的能力。所以,英國能將荷蘭從海上霸主的位置上擠下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西班牙、荷蘭之后,誰是英國最強勁的對手呢?環(huán)顧英國的左鄰右舍,唯法國是最扎眼的了。法國資源富足,人口眾多,那時的綜合國力遠在英國之上。英國要想真正擊敗這樣強大的一個對手,過程的艱難可以預(yù)知。不過,英國的勝算還是蠻大的。
法國的地緣優(yōu)勢不如英國。法國是一個典型的瀕海的大陸國家。因為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所以法國的商貿(mào)開展得還不錯。但又因法國的東北和東部背靠歐洲大陸,所以自古法國便要面對歐洲大陸強鄰的虎視眈眈。隨時要面對海上強國和陸上強國的雙重挑戰(zhàn),讓法國只得同時建立自己的陸軍和海軍。另外,法國因為是兩面臨海,所以海軍也不得不分為兩個部分——地中海艦隊和大西洋艦隊。為此,法國海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削弱。
盡管如此,從17世紀開始到18世紀,法國卻是極不安分,它在歐洲大陸到處尋釁。不過,英國還是幸運的,法國的矛頭并沒有對準自己,反而最后與自己聯(lián)手一起打擊荷蘭。也是,整個17世紀可謂是“荷蘭世紀”,槍打出頭鳥,這也是正常的。只不過,當后來荷蘭衰落,英國取而代之,那就不知道法國是否后悔當初的所作所為了。畢竟,長久以來,英國和法國才是一對宿敵,英國才是法國的主要對手。法國原本想鏟除自己在商業(yè)利益上的最大威脅,不料反倒助英國登上了海上霸主的位置,給自己這個最大對手的宏圖霸業(yè)添了磚,加了瓦。
盡管法國對英國做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情,可英國是清醒得很。在歐洲大陸,它始終將法國視為對手,而法國也確實就是英國的強大對手。想想,還在14世紀的時候,英國為了爭奪法國的王權(quán)和領(lǐng)土,便與之進行了歷時百余年的“百年戰(zhàn)爭”,可見,兩國早就糾葛不清。而在英荷爭霸結(jié)束后,英法兩國爭奪海外殖民地和攫取海外貿(mào)易份額的斗爭也隨之拉開帷幕。英法兩國大打出手,展開殊死搏斗,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事情。
其實,在當時的歐洲格局中,沒有誰具有完全壓倒其余國家的實力。換言之,任何國家的行動,都不可能無所顧忌。同時,歐洲地區(qū)任何國家的行動,都可能會出現(xiàn)此消彼長的后果。誰不想在歐洲的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享有一定的發(fā)言權(quán)?而在那個“軍事”為王的年代,要想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說一不二的魄力,爭霸就是不二的選擇。于是,英法兩國爭霸的硝煙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