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女真驍雄(1)

大宋之殤 作者:彭蘇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農歷十一月,金都城上京會寧府⑴。

清晨,朝陽已經在東邊天際露出了月芽兒般的小臉,漸漸地,緋紅的朝霞穿過薄霧,映紅了小半個天際。原先被籠罩在一片淡淡晨霧中的會寧城,隨著晨霧的漸漸消散,在朝霞的映照下,呈現出一種霧蒙蒙金色的色彩。人們這才看清了會寧的城貌:這座方圓二十來里的金國都城分為明顯的南北兩城。北城為居民區(qū),占了整個會寧城的五分之三,數不清的低矮民居在晨霧中時隱時現。街道彎彎曲曲,狹窄而顯雜亂,其間還雜有大片大片的空地。而南城的皇城則大不一樣,城墻、午門、馬面、角樓、甕城輪廓隱約可見,高大雄偉的皇宮在薄霧中尤為醒目。宮室官邸規(guī)劃整一,建筑大致采取近似中軸線、均衡和對稱的手法,這座于金天會元年(1123)開始修建的皇城,集遼和大宋建筑風格于一身。雖然皇城還有許多建筑未完工,但看得出來,全城雖然沒有南方宋朝首都東京⑵那樣的氣派和繁華,但也不失為黃河以北最大的都城大邑。

時間在慢慢后移,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漸大亮。這時,一聲沉悶的鐘聲從皇宮方向響了起來,緊接著,鐘聲有節(jié)奏地一聲接一聲,在整個會寧城上空回蕩。自太祖完顏阿骨打建立大金以來的十年間,會寧的百姓已經習慣了這種催促百姓早起的鐘聲,他們也知道,這是大金皇室早朝的開始。

此時,在皇城中央的干元殿,卻又是一番情景。這座長約十余丈、高約兩丈的木質宮殿,建在長二十余丈、共有五層的土臺之上,顯得是那樣的雄壯。干元殿正面墻壁上,嵌有當地混同江⑶中特產的五色彩石,工匠們把這些彩石拼成仙、佛、龍、像之形,其間雜以女真人最為看重的松柏枝圖案。干元殿的殿頂用青瓦蓋成,長長的吻木做成當地的神鳥模樣,屋脊重如墨色,下鋪帷幕,整個干元殿看上去既雄壯又富于女真特色,使人望而生畏。殿階前建有一土壇,方圓數丈,取名龍墀。壇上兩廂建有木屋,四周圍著青幕,是百官上朝前的休息之處。其周圍是一大片在建中的木屋,足有數十間,雖未建成,但已看得出其規(guī)模之大。

從干元殿中緩緩走出一位禮官,在他的引導下,二十來名大金皇親大臣從兩廂的木屋中走了出來。他們頭披帶后垂的皂頭巾,身穿赭色長袍,腰纏各式玉帶,走過由近百名分列在大殿前兩側、身著全套女真族宮廷盛裝、手持各式長柄小骨朵⑷的皇宮侍衛(wèi)面前,緩緩向大殿走去。這些官員的裝束使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們都是大金國最重要的官員。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身材不高、但異常壯實的中年女真漢子,他面色沉峻,看上去就知道這是一位老成的人。他就是大金開國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當今大金國皇帝金太宗完顏晟的同母之弟完顏斜也(漢名完顏杲)。他在大金的地位,名義上僅次于他的兄長太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但實際上,他并不掌握大金的實權。

完顏斜也的身后,是一位高大的中年女真漢子,他大眉方臉,長著一副濃密的大胡須,看上去英武異常,他就是金太祖和金太宗的堂弟、金建國之初國相撒改之子粘罕(漢名完顏宗翰)。粘罕今年四十五歲,在金建國史上,他可是立下了赫赫大功。

跟在粘罕身后的,是金開國皇帝金太祖的二兒子、當今皇上金太宗的侄子翰離不(漢名完顏宗望),他看上去年齡與粘罕相仿,身材不高。和女真人驍勇好斗的性格不同,他為人和氣,女真軍中稱之為“菩薩太子”,但在戰(zhàn)場上,他卻是一員不亞于任何人的猛將。

在他們的身后,還可以看到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四兒子,太宗皇帝的侄兒兀朮(漢名完顏宗弼);太祖的三兒子訛里朵(漢名完顏宗輔);粘罕的兒子、真珠大王設也馬;金太宗的堂弟、左丞相都元帥撻懶(漢名完顏昌);大金猛將完顏婁室、寶山大王和蕭慶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