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不是明軍在北方作戰(zhàn)時沒有用過槍炮等火器呢?不是的,例如1369年(洪武二年),徐達派遣薛顯、韓政攜帶火器到山西平定各處地方勢力修筑的山寨(相當于一個個獨立王國),他們在進攻尾尖寨時就使用了包括將軍筒在內(nèi)的一些銃炮。
明軍大規(guī)模動用火器進行精彩的野戰(zhàn),是在基本平定北方之后的統(tǒng)一四川之戰(zhàn)。當時,四川有一個國家叫夏國,創(chuàng)始人叫明玉珍,隨州(今湖北隨縣)人。中小地主出身,于元末天下大亂時歸附了義軍領袖徐壽輝,憑著戰(zhàn)功升做了統(tǒng)兵大元帥,帶兵打下四川,形成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后來,明玉珍知道徐壽輝被弒殺后,拒絕聽命于篡位的陳友諒,并在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在重慶稱帝,國號“夏”,這人在5年之后死去(時年36歲),由兒子明升繼位。
1371年(洪武四年)春,朱元璋致書夏國領袖明升,要求借道四川征討云南。明升拒不聽命。朱元璋于是以此為借口討伐四川,他兵分兩路:一路叫做“東路軍”,由中山侯征西將軍湯和、江夏侯左副將軍周德興、德興侯右副將軍廖永忠、滎陽侯楊、都督僉事葉升等率領京衛(wèi)、荊、湘水師,經(jīng)天險瞿塘關進軍重慶;另一路又叫“北路軍”,由潁川侯前將軍傅友德、濟寧侯左副將軍顧時、都督僉事何文輝等率領河南、陜西等步騎大軍,從秦隴進軍成都。
湯和等東路軍連取龍伏隘、溫陽關,沿途還掃蕩了歸州、桑植等地的一些地方割據(jù)勢力的山寨,浩浩蕩蕩地向瞿塘關前進。
瞿塘關在長江三峽中,地勢雄偉險峻。兩岸是高山峻嶺、懸崖峭壁,中間的滔滔大江在深谷里日夜奔流。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明升命令主力扼守此地。他們在瞿塘關布置了三道工事:
第一道工事是鑿開兩岸石壁,用繩索橫貫南岸與北岸,制成懸掛在半空的橋,橋上面再鋪上木板,布置著鐵銃、炮、石、木桿等武器,形成了居高臨下的火力網(wǎng)。這樣的橋名叫“飛橋”,共有三道。
第二道工事是在兩岸布置大炮。
第三道工事是用鐵索攔截江口。
如果敵人的水師從瞿塘關畔的長江駛過,首先,正面會遭到鐵索的攔截,其次,頭頂會被空中的飛橋射出的彈丸炮石所擊,最后兩側(cè)還會遭到大炮猛轟。這么厲害的立體的火力,讓此地變成了鬼門關。
明軍東路軍從這一年的3月起向瞿塘關發(fā)動進攻,一直到6月為止還是不能前進一步,無奈只得暫時退兵返回歸州休整。